引言 | 第1-9页 |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概念与特点 | 第9-13页 |
(一)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概念 | 第9-10页 |
(二)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一般特点 | 第10-13页 |
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犯罪行为危害后果的严重性 | 第10-11页 |
2、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犯罪行为的间接性 | 第11-12页 |
3、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犯罪中因果关系的难以认定性 | 第12-13页 |
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认定分析 | 第13-29页 |
(一)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体 | 第13-14页 |
(二)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主观方面 | 第14-19页 |
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上是过失 | 第14-17页 |
2、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不应当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 第17-19页 |
(三)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客体研究 | 第19-21页 |
(四)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客观方面 | 第21-27页 |
1.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行为的对象 | 第21-24页 |
2.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行为的具体表现 | 第24-25页 |
3.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结果 | 第25页 |
4.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因果关系 | 第25-27页 |
(五)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刑罚适用 | 第27-29页 |
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认定 | 第29-32页 |
(一)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界限 | 第29-30页 |
(二)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与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的区别 | 第30页 |
(三) 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与违反危险物品肇事罪的区别 | 第30-32页 |
四、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法考察 | 第32-39页 |
(一) 外国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法考察 | 第32-36页 |
1. 环境犯罪的立法概述 | 第32-33页 |
2. 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形式 | 第33-35页 |
3. 污染环境犯罪的立法特点 | 第35-36页 |
(二) 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法 | 第36-39页 |
五、我国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法完善 | 第39-41页 |
(一) 把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分解为相关的几个犯罪 | 第39页 |
(二) 增设污染型环境犯罪的过失危险犯 | 第39-40页 |
(三) 广泛适用财产刑,提高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罚金幅度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书目 | 第42-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