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概述 | 第8-16页 |
第一节 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概念 | 第8-13页 |
一、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概念 | 第8-9页 |
二、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 | 第9-10页 |
三、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 第10-13页 |
第二节 行政性限制行政行为的特征 | 第13-15页 |
一、主体的特定性 | 第14页 |
二、行为具有强制性和较强的隐蔽性 | 第14页 |
三、动机和目的具有狭隘性和复杂性 | 第14页 |
四、经济和政治的双重危害性 | 第14-15页 |
第三节 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本质属性 | 第15-16页 |
一、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经济性 | 第15页 |
二、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行政性 | 第15页 |
三、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违法属性 | 第15-16页 |
第二章 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分类和成因分析 | 第16-22页 |
第一节 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分类 | 第17-19页 |
一、以外部表现特征为标准进行分类 | 第17-18页 |
二、以行政行为的实施方式为标准进行分类 | 第18-19页 |
三、以是否改变现有法律状态为标准进行分类 | 第19页 |
第二节 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成因分析 | 第19-22页 |
一、体制改革不彻底 | 第19-20页 |
二、行政利益的多元化和行政利益的驱使 | 第20页 |
三、权力至上的观念和权力固有的特性 | 第20-21页 |
四、相关法律制度的缺失给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留下生存空间 | 第21-22页 |
第三章 我国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现状及缺陷 | 第22-26页 |
第一节 法律规制的现状 | 第22-24页 |
第二节 法律规制的缺陷 | 第24-26页 |
一、立法形式散乱和效力等级低下 | 第24页 |
二、立法内容疏漏 | 第24页 |
三、法律责任单一且力度不够 | 第24-25页 |
四、缺少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执法机构 | 第25页 |
五、缺乏有效的法律救济渠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国外关于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专门法律规制及评价 | 第26-32页 |
第一节 市场经济国家的法律规制及评价 | 第26-28页 |
第二节 转轨国家的法律规制及评价 | 第28-32页 |
第五章 规制我国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路径选择 | 第32-37页 |
第一节 规制渠道的观点概括 | 第32-33页 |
第二节 规制渠道的理性选择 | 第33-37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规制的具体对策 | 第37-47页 |
第一节 完善反垄断法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 | 第37-42页 |
一、反垄断法规制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价值追求 | 第37-38页 |
二、反垄断法规制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原则 | 第38页 |
三、反垄断法应加强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进行规制的明确性 | 第38-39页 |
四、反垄断法应设置一个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的执法机构 | 第39-41页 |
五、反垄断法完善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法律责任的规定 | 第41-42页 |
六、反垄断法完善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法律救济渠道 | 第42页 |
第二节 完善行政法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 | 第42-45页 |
一、完善行政组织法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 | 第43页 |
二、制定行政程序法加强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 | 第43-44页 |
三、完善行政诉讼法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 | 第44页 |
四、完善行政复议法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 | 第44-45页 |
第三节 完善其他法律法规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 | 第45-47页 |
一、完善宪法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 | 第45-46页 |
二、完善其他法律法规对行政性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制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5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1-52页 |
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作者声明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