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7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9-11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在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 | 第11-13页 |
| ·外商在华投资趋势分析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7页 |
| 2 投资环境评价相关文献综述 | 第17-29页 |
|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文献综述 | 第17-23页 |
| ·跨国公司理论 | 第17-21页 |
| ·区位理论 | 第21-22页 |
| ·国际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 | 第22-23页 |
| ·投资环境评价理论与方法 | 第23-28页 |
| ·“冷热”法 | 第23页 |
| ·等级尺度法 | 第23-24页 |
| ·道氏评估法 | 第24-25页 |
| ·成本评估法 | 第25-26页 |
| ·多因素和关键因素评估法 | 第26-27页 |
| ·相似度法 | 第27-28页 |
| ·投资环境评价方法新发展 | 第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3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理论模型 | 第29-42页 |
| ·构建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 第29-30页 |
| ·构建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模型的思路 | 第30-36页 |
| ·影响FDI 流入的区位因素 | 第30-32页 |
| ·外商对华投资动机 | 第32-35页 |
| ·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 | 第35-36页 |
|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具体步骤 | 第36-37页 |
|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页 |
| ·收集数据、确定指标原始分值 | 第36页 |
| ·原始分值标准化处理 | 第36-37页 |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37页 |
| ·计算评价结果 | 第37页 |
|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理论指标体系 | 第37-41页 |
| ·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7-40页 |
| ·样本的选取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4 实证分析 | 第42-54页 |
| ·因子分析及检验 | 第42-45页 |
| ·因子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42页 |
| ·因子分析的步骤 | 第42-44页 |
| ·因子分析的拟合检验 | 第44-45页 |
| ·评价实证结果 | 第45-53页 |
| ·市场状况因子分析 | 第45-47页 |
| ·人力资源状况因子分析 | 第47页 |
| ·政府施政能力因子分析 | 第47-49页 |
| ·基本基础设施因子分析 | 第49-50页 |
| ·生活基础设施因子分析 | 第50页 |
| ·资讯技术使用因子分析 | 第50-51页 |
| ·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因子分析 | 第51-53页 |
| ·小结 | 第53-54页 |
| 5 评价结果与结构关系分析 | 第54-66页 |
| ·中国各城市投资环境评价结果 | 第54-58页 |
| ·综合及分项评价结果 | 第54-57页 |
| ·投资环境差异的分析 | 第57-58页 |
|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 第58-65页 |
| ·结构方程模型原理 | 第59-60页 |
|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评价 | 第60-61页 |
| ·评价指标体系关系证实性检验 | 第61-63页 |
| ·模型的拟合及假设检验 | 第63-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6 结论 | 第66-68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 ·本文的不足之处及后续研究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 | 第72-73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73页 |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