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自动分词中排除歧义字段算法的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汉语自动分词的研究现状及算法 | 第10-12页 |
·汉语自动分词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排歧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2 自然语言处理及汉语自动分词 | 第15-22页 |
·自然语言处理概述 | 第15-17页 |
·自然语言处理的发展 | 第15-16页 |
·中文自然语言处理 | 第16-17页 |
·汉语自动分词 | 第17-21页 |
·汉语自动分词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 第17页 |
·汉语自动分词在现实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汉语自动分词的重要性 | 第18-20页 |
·影响汉语自动分词的因素 | 第20-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2页 |
3 交集型歧义及组合型歧义的识别 | 第22-28页 |
·歧义字段概述 | 第22-24页 |
·歧义字段产生的原因 | 第24-25页 |
·中文文本书写格式 | 第24页 |
·汉语语素的构词能力 | 第24页 |
·汉语词的同形词问题 | 第24页 |
·汉语词类的多功能性 | 第24页 |
·地名的大量存在增加了歧义字段的数量 | 第24-25页 |
·识别歧义字段的方法 | 第25-27页 |
·识别交集型歧义字段的方法 | 第25-26页 |
·识别组合型歧义字段的方法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4 词性标注及排除交集型歧义算法研究 | 第28-38页 |
·引言 | 第28页 |
·词性标注的概述 | 第28-29页 |
·词性标注的意义 | 第28-29页 |
·词性标注的难点 | 第29页 |
·词性标注的标准 | 第29页 |
·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实现和应用 | 第29-32页 |
·隐马尔科夫模型介绍 | 第29-31页 |
·隐马尔科夫模型参数的获取 | 第31-32页 |
·平滑处理技术及应用 | 第32页 |
·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词性标注和排歧算法 | 第32-34页 |
·基于词的二元模型排歧算法 | 第34-36页 |
·HB 算法 | 第36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排除组合型歧义算法研究 | 第38-49页 |
·引言 | 第38页 |
·支持向量机理论 | 第38-39页 |
·组合型歧义字段的表示 | 第39-41页 |
·规则库的建立 | 第41-43页 |
·规则模型的基本思想 | 第41页 |
·词性搭配规则库的建立及作用 | 第41-43页 |
·SR 算法 | 第43-44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7页 |
·排歧在中文分词系统中的应用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49-50页 |
·主要结论 | 第49页 |
·后续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其它工作 | 第54-55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55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