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述 戏谑性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社会语境中的美学思潮 | 第8-13页 |
一、缘起 | 第8页 |
二、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三、研究的构想、途径、方法 | 第10-11页 |
四、关键词界定 | 第11页 |
五、研究文献述评 | 第11-13页 |
上篇 戏谑性思潮的肇始——新生代的自恋与内指 | 第13-20页 |
一、现实与心灵的冲突:自恋与内指的主题诉求 | 第13-16页 |
二、“写实”与“变形”:新生代艺术家的文本语言 | 第16-18页 |
三、新生代艺术视域中戏谑性思潮体现 | 第18-20页 |
中篇 戏谑性思潮的承扬:政治理想旁移的波普艺术 | 第20-26页 |
一、嘲弄与反讽:英雄理想的失落 | 第21-23页 |
二、拼贴与杂合:波普艺术的文本策略 | 第23-25页 |
三、波普艺术视域中戏谑性思潮体现 | 第25-26页 |
下篇 戏谑性思潮的变异与退潮:经济话语上升的艳俗艺术 | 第26-32页 |
一、通俗与无奈:经济洗礼下的生存境遇 | 第26-28页 |
二、艳丽与通俗:艳俗艺术的视觉风格 | 第28-30页 |
三、艳俗艺术视域中戏谑性思潮体现 | 第30-32页 |
结语 | 第32-33页 |
参考资料 | 第33-35页 |
后记 | 第35-36页 |
附图 | 第36-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