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水产、渔业论文--水产资源论文--水产资源学论文--资源增殖和种群结构论文

山东近海中国对虾增殖放流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引言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9页
   ·中国对虾的生物学特征与生态习性第13-16页
     ·分类地位及分布第13页
     ·外部形态第13-14页
     ·栖息与活动第14页
     ·摄食第14-15页
     ·生长第15页
     ·洄游第15-16页
   ·增殖放流技术第16-20页
     ·标志放流第17-18页
     ·适宜放流时间第18页
     ·适宜放流地点第18-19页
     ·适宜放流苗种规格第19页
     ·苗种运输第19-20页
     ·放流数量第20页
   ·增殖放流效果评估第20-23页
     ·放流苗种的移动分布第20-21页
     ·生长模型第21-22页
     ·回捕率第22-23页
     ·对虾的遗传多样性第23页
   ·放流现状第23-29页
     ·山东省第24-25页
     ·辽宁省第25页
     ·浙江省第25-26页
     ·福建省第26-27页
     ·存在问题第27-29页
第二章 莱州湾放流海域本底生物资源群落的研究第29-35页
   ·材料与方法第29-30页
     ·材料第29-30页
     ·数据处理第30页
   ·结果第30-33页
     ·群体组成第30-31页
     ·群体相对资源量第31-32页
     ·生态优势度第32页
     ·群落多样性第32-33页
   ·讨论第33-35页
     ·中国对虾的敌害生物第33-34页
     ·渔业资源结构的变化第34页
     ·群落多样性空间分布趋势第34-35页
第三章 莱州湾海域中国对虾放流效果的初步研究第35-43页
   ·材料与方法第35-36页
     ·材料第35-36页
     ·方法第36页
   ·结果第36-41页
     ·跟踪调查第36页
     ·资源调查第36-37页
     ·回捕调查第37页
     ·体长体重关系第37-38页
     ·生长方程第38-39页
     ·生长速度第39-41页
   ·讨论第41-43页
     ·对虾生长参数的变化第41页
     ·生长方程的讨论第41页
     ·开捕时间对放流效果的影响第41-43页
第四章 山东半岛南部放流海域本底生物资源群落的研究第43-52页
   ·材料与方法第43-45页
     ·材料第43-44页
     ·数据处理第44-45页
   ·结 果第45-50页
     ·群落组成第45-46页
     ·相对资源量分布和群落多样性第46-47页
     ·生态优势度第47-48页
     ·群落结构聚类分析第48-50页
   ·讨 论第50-52页
     ·中国对虾敌害生物第50页
     ·多样性指数第50页
     ·群落结构的变化第50页
     ·渔业生物组成的变化趋势第50-52页
第五章 山东半岛南部海域不同规格放流效果的初步研究第52-57页
   ·材料与方法第52-53页
     ·放流海区的选择第52-53页
     ·放流时间、规格、数量、方法第53页
     ·种苗的跟踪调查方法第53页
   ·调查结果第53-55页
   ·讨论第55-57页
     ·放流大小规格的比较第55-56页
     ·四个海湾情况的比较第56页
     ·放流苗种的规格第56-57页
第六章 山东近海中国对虾放流增殖效果第57-63页
   ·材料与方法第57-58页
     ·放流统计资料第57-58页
     ·回捕调查第58页
     ·回捕率计算第58页
   ·结果第58-60页
     ·捕捞对虾体重体长年间变化第58-59页
     ·中国对虾的资源量分布第59-60页
     ·回捕率第60页
   ·讨论第60-63页
     ·回捕个体的差异第60-61页
     ·山东近海中国对虾回捕区域第61页
     ·回捕率变动的分析第61-63页
第七章 结论第63-65页
   ·总结第63页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63-64页
   ·今后的研究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4页
附录第74-79页
致谢第79-80页
硕士期间撰写和发表的论文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西北太平洋柔鱼渔场与水温垂直结构关系
下一篇:枸杞岛马尾藻海藻床生境特征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