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言 | 第1-30页 |
1 未培养微生物 | 第10-14页 |
·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未培养微生物的宏基因组分析 | 第11-14页 |
·环境样品中总DNA提取和纯化 | 第11-12页 |
·载体的选择和文库的构建 | 第12页 |
·文库的筛选 | 第12-14页 |
2 木聚糖以及木聚糖酶 | 第14-27页 |
·木聚糖及其化学结构 | 第14-16页 |
·木聚糖酶 | 第16-17页 |
·木聚糖酶的分类 | 第17-20页 |
·木聚糖酶的理化特性 | 第20-21页 |
·木聚糖酶的分子结构 | 第21-22页 |
·木聚糖酶的作用机理 | 第22-24页 |
·耐极性木聚糖酶 | 第24-26页 |
·木聚糖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 第26-27页 |
3 木聚糖酶的应用研究 | 第27-28页 |
·木聚糖酶在食品、医药行业中的应用 | 第27页 |
·木聚糖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 第27-28页 |
·木聚糖酶在造纸工业中的应用 | 第28页 |
·木聚糖酶在其它领域中的应用 | 第28页 |
4 研究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52页 |
·菌株与质粒 | 第30-31页 |
·菌种保存 | 第31页 |
·培养基、培养条件和抗生素 | 第31-33页 |
·培养基 | 第31-32页 |
·培养条件 | 第32页 |
·抗生素 | 第32-33页 |
·常规溶液、缓冲液、酶及试剂 | 第33页 |
·质粒DNA的制备 | 第33-35页 |
·碱变性法提取质粒DNA | 第33-34页 |
·碱变性法大量制备质粒DNA | 第34-35页 |
·质粒DNA的纯化、定量与沉淀 | 第35-36页 |
·苯酚/氯仿抽提 | 第35页 |
·质粒DNA的沉淀与贮存 | 第35-36页 |
·分光光度法测定DNA浓度 | 第36页 |
·DNA的酶切、电泳及DNA片段浓度测算 | 第36-38页 |
·DNA酶切 | 第36页 |
·电泳及DNA片段浓度、大小测算 | 第36-37页 |
·DNA片段的回收 | 第37-38页 |
·DNA连接 | 第38-39页 |
·载体的脱磷酸化 | 第38-39页 |
·连接反应 | 第39页 |
·质粒DNA以及DNA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9-42页 |
·CaCl_2法快速制备E.coli的感受态细胞 | 第39-40页 |
·氯化铷法制备感受态细胞 | 第40-41页 |
·电脉冲转化法的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41页 |
·转化反应 | 第41-42页 |
·SDS-PAGE | 第42-43页 |
·自制堆肥的材料 | 第43-44页 |
·堆肥的堆制和管理 | 第44页 |
·堆肥未培养微生物宏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44-46页 |
·堆肥未培养微生物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4-45页 |
·堆肥未培养微生物宏基因组DNA的纯化 | 第45-46页 |
·堆肥未培养微生物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 第46-47页 |
·文库的筛选和保存 | 第47-48页 |
·木聚糖酶基因的鉴定 | 第48-50页 |
·亚克隆分析及测序 | 第48-49页 |
·系统进化分析 | 第49-50页 |
·木聚糖酶基因的表达 | 第50-5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52-70页 |
·自制堆肥未培养微生物总DNA的提取和纯化 | 第52-54页 |
·文库质粒的酶切分析 | 第54页 |
·文库的筛选 | 第54-56页 |
·木聚糖酶基因鉴定 | 第56-62页 |
·pGXN1050和pGXN1051的亚克隆分析 | 第56-59页 |
·umxyn11A和umxyn11B的序列分析 | 第59-62页 |
·umxyn11A和umxyn11B的CMCase活性检测 | 第62页 |
·系统进化分析 | 第62-63页 |
·umxyn11B的表达 | 第63-66页 |
·扩增umxyn11B基因的PCR引物设计及其扩增 | 第63-64页 |
·umxyn11B的PCR产物的克隆及表达 | 第64-66页 |
·umxyn11B基因在BL21(DE3)pLysS中的表达条件的研究 | 第66-70页 |
·诱导温度对表达的影响 | 第67-68页 |
·诱导剂量对表达的影响 | 第68页 |
·诱导时间对表达的影响 | 第68-69页 |
·umxyn11B表达产物的可溶性分析 | 第69-70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0-73页 |
·堆肥未培养微生物的宏基因组文库的构建、筛选 | 第70-71页 |
·木聚糖酶基因鉴定及表达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84页 |
附录:参与的科研、取得的成果和发表的文章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