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衰落信道中智能天线自适应算法的性能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1.1 无线移动通信的发展 | 第8-9页 |
1.2 智能天线的发展 | 第9-10页 |
1.3 智能天线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移动通信中的智能天线 | 第11-13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智能天线技术简介 | 第15-26页 |
2.1 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 第15-18页 |
2.1.1 智能天线的基本原理 | 第15-16页 |
2.1.2 智能天线的工作方式 | 第16-18页 |
2.2 阵列天线 | 第18-20页 |
2.3 自适应算法 | 第20-25页 |
2.3.1 自适应算法分类 | 第20-21页 |
2.3.2 最佳波束形成准则 | 第21-24页 |
2.3.3 最优加权算法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移动通信信道特点及仿真 | 第26-40页 |
3.1 无线移动信道特点 | 第26页 |
3.2 基本的传播机制 | 第26-27页 |
3.3 无线信号的传播模型 | 第27-30页 |
3.3.1 路径损耗 | 第28页 |
3.3.2 慢衰落 | 第28-29页 |
3.3.3 多径衰落 | 第29-30页 |
3.4 多径信道的仿真 | 第30-39页 |
3.4.1 多径信道的参数 | 第30-32页 |
3.4.2 小尺度衰落类型 | 第32-33页 |
3.4.3 多径信道的统计模型 | 第33-35页 |
3.4.4 时变信道的仿真方法及结果 | 第35-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4章 矢量信道模型 | 第40-45页 |
4.1 矢量信道模型 | 第40-42页 |
4.1.1 统计矢量信道模型 | 第40页 |
4.1.2 基于几何的矢量信道模型 | 第40-42页 |
4.2 GBSBEM模型 | 第42-4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5章 智能天线自适应算法在衰落信道中的性能 | 第45-64页 |
5.1 窄带阵列在衰落信道中的性能 | 第45-54页 |
5.1.1 仿真环境 | 第45-47页 |
5.1.2 仿真结果 | 第47-54页 |
5.2 时域均衡在衰落信道中的性能 | 第54-61页 |
5.2.1 时域均衡原理 | 第54-57页 |
5.2.2 时域均衡仿真 | 第57-61页 |
5.3 改进的天线阵列结构在衰落信道中的性能 | 第61-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