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励磁调节装置的研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 ·励磁系统发展综述 | 第8-11页 |
| ·励磁方式的发展 | 第8-9页 |
| ·励磁控制方式的发展 | 第9-10页 |
| ·非线性鲁棒励磁控制发展概述 | 第10-11页 |
| ·自动励磁调节器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要求 | 第11-16页 |
| ·励磁调节器发展概述 | 第12-13页 |
| ·运算速度的要求 | 第13-14页 |
| ·电压/无功控制的要求 | 第14-16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6-17页 |
| 第2章 励磁调节器技术原理 | 第17-24页 |
| ·励磁调节器的构成 | 第17-19页 |
| ·励磁控制规律 | 第19-23页 |
| ·机端电压偏差的PID 控制 | 第19页 |
| ·电力系统稳定器PSS | 第19-20页 |
| ·线性最优励磁控制LOEC | 第20-21页 |
| ·非线性鲁棒励磁控制NRC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3章 励磁系统电参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 第24-36页 |
| ·励磁系统电参数的定义 | 第24-28页 |
| ·周期交流电压有效值 | 第24-25页 |
| ·周期交流电流有效值 | 第25-26页 |
| ·视在功率 | 第26页 |
| ·有功功率 | 第26-27页 |
| ·无功功率 | 第27-28页 |
| ·功率因数 | 第28页 |
| ·电能 | 第28页 |
| ·交流采样的电参数计算 | 第28-31页 |
| ·采样定理 | 第28-29页 |
| ·基于交流采样的电参数计算公式 | 第29-31页 |
| ·交流采样法的选择 | 第31-33页 |
| ·软件同步采样法 | 第33-35页 |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4章 DSP 运算加速板的软件 | 第36-48页 |
| ·浮点运算库的设计 | 第36-40页 |
| ·定点数格式 | 第36-37页 |
| ·浮点数格式 | 第37页 |
| ·定点数与浮点数的转换 | 第37-38页 |
| ·浮点四则运算的实现 | 第38-40页 |
| ·励磁控制规律的算法实现 | 第40-43页 |
| ·PID、Washout、积分基本模块的实现 | 第40-42页 |
| ·非线性鲁棒控制规律算法描述 | 第42-43页 |
| ·交流采样技术的算法 | 第43-44页 |
| ·开方计算的迭代算法 | 第43页 |
| ·交流采样算法 | 第43-44页 |
| ·DSP 软件的数据结构和通信协约 | 第44-46页 |
| ·DSP 程序的算法描述 | 第46-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5章 DSP 运算加速板的硬件 | 第48-61页 |
| ·主从式结构 | 第48-50页 |
| ·DSP 芯片的选用 | 第50-54页 |
| ·DSP 芯片的发展 | 第51-52页 |
| ·DSP 芯片的分类和选择 | 第52-53页 |
| ·TMS320C50-80 的基本特征 | 第53-54页 |
| ·DSP5000 板的硬件设计 | 第54-60页 |
| ·复位和时钟电路 | 第54-56页 |
| ·存储器接口 | 第56-58页 |
| ·DMA 功能 | 第58-60页 |
| ·DSP5000 版计算速度测试 | 第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 结论 | 第61-62页 |
| 工程硕士简介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5页 |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