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

汽车动力传动系优化设计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7-14页
 1.1 石油供给分析第7-9页
  1.1.1 汽车燃料基本状况第7-8页
  1.1.2 世界石油资源的基本状况与供给第8页
  1.1.3 我国石油资源与供给第8-9页
 1.2 汽车排放物的危害第9-11页
 1.3 降低汽车的燃油消耗量和减少尾气排放的措施第11-12页
 1.4 和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页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汽车动力传动系优化匹配研究第14-21页
 2.1 汽车动力传动系最优匹配的评价指标第14-18页
  2.1.1 汽车动力性的评价指标第14-15页
  2.1.2 汽车燃料经济性的评价指标第15-16页
  2.1.3 汽车动力性、燃料经济性的综合评价指标第16页
  2.1.4 其他综合性能评价指标第16-18页
 2.2 汽车动力传动系参数优化匹配的方法第18-20页
  2.2.1 给定发动机参数优选传动系参数第18页
  2.2.2 给定传动系参数和整车参数优选发动机参数第18-20页
 2.3 本文采用的综合评价指标和优化匹配方法第20-21页
第3章 键合图理论简介第21-35页
 3.1 系统和键合图第21-24页
 3.2 基本元件第24-28页
  3.1.1 基本1-通口元件第24-26页
  3.1.2 基本2-通口元件第26-27页
  3.1.3 基本3-通口结元件第27-28页
 3.3 通口的因果关第28-30页
 3.4 机械系统的键合图表示第30-32页
  3.4.1 机械平动系统键合图的作图法第30页
  3.4.2 定轴转动系统键合图的作图法第30-31页
  3.4.3 机械系统效率的键合图表示第31-32页
 3.5 状态方程第32-34页
  3.5.1 键合图的增广定向第32-33页
  3.5.2 状态方程的推导第33-34页
 3.6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4章 传统汽车动力传动系数学模型第35-45页
 4.1 发动机的数学模型第35-41页
  4.1.1 发动机外特性第35-36页
  4.1.2 发动机的万有特性第36-41页
  4.1.3 非稳定工况下发动机性能的修正第41页
 4.2 动力传动系数学模型第41-45页
  4.2.1 动力传动系键合图模型第41-42页
  4.2.2 动力传动系状态方程的推导第42-45页
第5章 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模拟计算第45-54页
 5.1 汽车动力性模拟计算第45-50页
  5.1.1 各档动力因数计算第45-46页
  5.1.2 最大爬坡度计算第46-48页
  5.1.3 最高车速的计算第48-49页
  5.1.4 加速性能计算第49-50页
 5.2 汽车燃料经济性模拟计算第50-53页
  5.2.1 等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第50页
  5.2.2 等加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第50-52页
  5.2.3 等减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第52页
  5.2.4 怠速停车时燃油消耗量的计算第52页
  5.2.5 整个循环工况的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第52-53页
 5.3 汽车排放模拟计算第53-54页
第6章 汽车传动系参数优化计算第54-60页
 6.1 设计变量第54页
 6.2 约束条件第54-56页
  6.2.1 汽车的动力性要求第54-55页
  6.2.2 传动系各档的速比比值要求第55页
  6.2.3 尾气排放要求第55-56页
 6.3 目标函数第56-59页
  6.3.1 动力性分目标函数第56页
  6.3.2 燃料经济性分目标函数第56-57页
  6.3.3 尾气排放的分目标函数第57页
  6.3.4 多目标函数组合第57-58页
  6.3.5 本文采用的目标函数第58-59页
 6.4 目标函数的求解方法第59-60页
第7章 汽油机轿车动力传动系参数优化设计软件的开发第60-64页
 7.1 软件的组成第60页
 7.2 设计计算基本思路第60-61页
 7.3 软件功能的实现第61-64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64-65页
 8.1 总结第64页
 8.2 不足与展望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QoS路由中链路状态更新机制的研究
下一篇:非线性组合序列的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