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6页 |
1.1 水泥混凝土的应用与发展 | 第7页 |
1.2 高强普通集料混凝土的优点及存在问题 | 第7-11页 |
1.3 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优点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1.4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1.4.1 次轻混凝土的定义及简介 | 第13页 |
1.4.2 次轻混凝土的工作机理 | 第13-14页 |
1.4.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页 |
1.5 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4-16页 |
第2章 次轻混凝土匀质性的控制技术与方法 | 第16-31页 |
2.1 次轻混凝土宏观堆聚结构的分层现象 | 第16-18页 |
2.2 次轻混凝土的匀质性理论 | 第18-21页 |
2.3 次轻混凝土工作性的评价方法 | 第21-22页 |
2.4 次轻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因素 | 第22-29页 |
2.4.1 集料的最大粒径及级配 | 第23-25页 |
2.4.2 矿物掺合料 | 第25-26页 |
2.4.2.1 粉煤灰 | 第25-26页 |
2.4.2.2 硅灰 | 第26页 |
2.4.3 外加剂 | 第26-28页 |
2.4.4 纤维 | 第28页 |
2.4.5 其他因素 | 第28-29页 |
2.5 次轻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能评价体系 | 第29页 |
2.6 次轻混凝土匀质性控制技术 | 第29-31页 |
第3章 高强次轻混凝土的物理力学与变形性能 | 第31-56页 |
3.1 物理力学性能 | 第31-41页 |
3.1.1 试验原料及试验方法 | 第31页 |
3.1.1.1 原材料 | 第31页 |
3.1.1.2 试验方法 | 第31页 |
3.1.2 粗集料组成对高强次轻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1-37页 |
3.1.2.1 试验配合比 | 第32页 |
3.1.2.2 表观密度 | 第32-33页 |
3.1.2.4 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 第33-34页 |
3.1.2.5 弹性模量 | 第34-37页 |
3.1.3 轻集料最大粒径对高强次轻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页 |
3.1.4 矿物掺合料对高强次轻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41页 |
3.1.4.1 粉煤灰 | 第38-39页 |
3.1.4.2 硅灰 | 第39-41页 |
3.1.5 体积砂率对高强次轻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页 |
3.2 变形性能 | 第41-55页 |
3.2.1 收缩 | 第42-50页 |
3.2.1.1 次轻混凝土收缩性能的研究 | 第45-50页 |
3.2.2 徐变 | 第50-55页 |
3.2.2.1 徐变机理 | 第50-53页 |
3.2.2.2 影响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 | 第53页 |
3.2.2.3 试验 | 第53-54页 |
3.2.2.4 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4章 高强次轻混凝土的耐久性 | 第56-67页 |
4.1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 第56-62页 |
4.1.1 硫酸盐侵蚀的机理 | 第57-58页 |
4.1.2 硫酸盐侵蚀影响因素 | 第58-59页 |
4.1.3 试验 | 第59-60页 |
4.1.4 结果分析 | 第60-62页 |
4.2 抗冻性能 | 第62-64页 |
4.2.1 冰冻机制 | 第62-63页 |
4.2.2 试验 | 第63页 |
4.2.3 结果分析 | 第63-64页 |
4.3 抗钢筋锈蚀性能 | 第64-66页 |
4.3.1 钢筋锈蚀机理 | 第64-65页 |
4.3.2 试验 | 第65-66页 |
4.3.3 结果分析 | 第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