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30页 |
| 1 我国杂交水稻出口状况 | 第12页 |
| 2 假冒伪劣杂交稻种危害 | 第12页 |
| 3 杂交水稻种子检验标准和品种鉴定的方法 | 第12-25页 |
| ·杂交水稻种子检验标准 | 第12-13页 |
| ·杂交水稻品种鉴定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 ·SNP(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其检测方法 | 第17-25页 |
| 4 东乡野生稻在抗病育种中的利用现状和前景 | 第25-26页 |
| 5 水稻抗病性分子生物学 | 第26-29页 |
| ·水稻的R基因 | 第26页 |
| ·防卫反应基因和系统获得抗性 | 第26-27页 |
| ·抗病基因的克隆及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 ·植物-病原菌相互作用的研究 | 第28-29页 |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 材料和方法 | 第30-38页 |
| 1 供试水稻材料 | 第30页 |
| 2 试剂仪器 | 第30-31页 |
| 3 试验方法 | 第31-38页 |
| ·种子的催芽及栽培 | 第31页 |
| ·培养基及溶液的配制 | 第31-32页 |
| ·DNA提取 | 第32-33页 |
| ·引物和探针的设计 | 第33页 |
| ·PCR反应 | 第33-35页 |
| ·PCR产物电泳分析 | 第35页 |
| ·克隆和转化 | 第35-36页 |
| ·克隆片段的测序和同源性分析 | 第36页 |
| ·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6-38页 |
| 实时荧光PCR检测威优46的结果 | 第38-45页 |
| 1 总DNA提取结果 | 第38-39页 |
| 2 引物的扩增结果 | 第39-40页 |
| ·ITS区的扩增结果 | 第39页 |
| ·primer3和primer4扩增cob基因的电泳结果 | 第39-40页 |
| 3 ITS区和COB基因测序分析 | 第40-44页 |
| ·ITS区测序和比对 | 第41页 |
| ·cob基因测序和比对 | 第41-44页 |
| 4 实时荧光PCR检测 | 第44-45页 |
| 两个NBS同源序列的测序和分析结果 | 第45-49页 |
| 1 两个NBS同源序列扩增后的电泳结果 | 第45-46页 |
| ·primer5和primer6扩增后的电泳结果 | 第45页 |
| ·primer7和primer8的扩增结果 | 第45-46页 |
| 2 NBS同源序列的测序分析 | 第46-49页 |
| ·primer5和primer6扩增的NBS同源序列比对 | 第46-47页 |
| ·primer7和primer8扩增的同源序列比对分析 | 第47-49页 |
| 讨论 | 第49-56页 |
| 1 ITS区扩增引物的设计 | 第49-50页 |
| 2 关于核酸提取 | 第50页 |
| 3 关于水稻ITS和MTDNA在SNP研究中的价值及SNP的优缺点 | 第50-51页 |
| 4 关于实时荧光PCR | 第51-53页 |
| ·影响探针检测灵敏度的因素 | 第52页 |
| ·假阳性和假阴性问题的克服 | 第52页 |
| ·荧光PCR检测的优点及不足 | 第52-53页 |
| 5 用总DNA研究MTDNA多样性的可能性 | 第53-54页 |
| 6 设计非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调查东乡野生稻抗病基因资源的可行性 | 第54页 |
| 7 水稻抗病分子机理研究展望 | 第54-56页 |
| 结论和创新点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 缩略语表 | 第66-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
| 个人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