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 ·亚洲玉米螟的危害概述 | 第13-14页 |
| ·玉米螟的基本情况 | 第13页 |
| ·亚洲玉米螟的为害特性 | 第13-14页 |
| ·亚洲玉米螟造成的产量损失 | 第14页 |
| ·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方法 | 第14-17页 |
| ·物理防治 | 第14-15页 |
| ·生物防治 | 第15-16页 |
| ·转基因防治 | 第16页 |
| ·化学防治 | 第16-17页 |
| ·机械喷雾的研究方法概述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与目的、意义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水平喷杆喷雾雾滴在玉米植株冠层的沉积分布及第二代亚洲玉米螟的防治 | 第19-28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19-20页 |
| ·试验药剂与浓度 | 第19页 |
| ·田间试验器材 | 第19页 |
| ·室内试验器材 | 第19-20页 |
|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20页 |
| ·中后期玉米冠层内雾滴密度与覆盖率的测定方法 | 第20页 |
| ·水平喷杆喷雾雾滴分布的均一性测试 | 第20页 |
| ·试验药剂对第二代亚洲玉米螟的室内生物测定 | 第20-21页 |
| ·第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和蛀孔率 | 第21-22页 |
| ·试验处理 | 第21-22页 |
| ·调查方法 | 第22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6页 |
| ·水平喷杆喷雾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内的雾滴密度分布 | 第22-23页 |
| ·水平喷杆喷雾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内的雾滴覆盖率 | 第23页 |
| ·水平喷杆喷雾雾滴分布的均一性 | 第23-24页 |
| ·田间试验药剂对第二代亚洲玉米螟的室内生物测定 | 第24页 |
| ·水平喷杆喷雾方式下,不同杀虫剂对第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田间防治 | 第24-26页 |
| ·讨论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吊杆喷雾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中的沉积分布规律 | 第28-42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 ·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28-29页 |
|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29页 |
| ·试验处理 | 第29-30页 |
| ·喷头位置与测试卡的布放方法 | 第30页 |
| ·中后期玉米冠层内雾滴密度与药液沉积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 ·诱惑红指示剂的添加与标准曲线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0页 |
| ·水平喷杆喷雾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中的沉积分布 | 第31-34页 |
| ·水平喷杆喷雾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中的雾滴密度 | 第31-32页 |
| ·水平喷杆喷雾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中的沉积量 | 第32-33页 |
| ·水平喷杆 TEEJET 110-03 VP 喷雾在玉米雌穗上的雾滴密度概率分布 | 第33-34页 |
| ·吊杆喷雾(一对喷头)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中的沉积分布 | 第34-37页 |
| ·吊杆喷雾(一对喷头)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中的雾滴密度 | 第34-35页 |
| ·吊杆喷雾(一对喷头)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中的沉积量 | 第35-36页 |
| ·吊杆(一对喷头)TEEJET 110-03 VP 喷雾在玉米雌穗上的雾滴密度概率分布 | 第36-37页 |
| ·吊杆喷雾(两对喷头)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中的沉积分布 | 第37-40页 |
| ·吊杆喷雾(两对喷头)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中的雾滴密度 | 第37-38页 |
| ·吊杆喷雾(两对喷头)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中的沉积量 | 第38-39页 |
| ·吊杆(两对喷头)TEEJET 110-03 VP 喷雾在玉米雌穗上的雾滴密度概率分布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2页 |
| 第四章 自走式高杆喷雾技术对第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及其分析 | 第42-5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2-45页 |
|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 ·试验药剂与喷雾浓度 | 第42页 |
| ·田间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42页 |
| ·室内试验材料及设备 | 第42-43页 |
| ·试验地基本情况 | 第43页 |
| ·第二代亚洲玉米螟的田间防治效果 | 第43-44页 |
| ·试验处理 | 第43页 |
| ·调查方法 | 第43-44页 |
| ·玉米雌穗上雾滴沉积量的均匀性测试 | 第44页 |
| ·田间药液的室内检测 | 第44-45页 |
| ·药液表面张力的测定 | 第44页 |
| ·药液在玉米叶表面接触角的测定 | 第44-45页 |
| ·药液铺展系数的测定 | 第4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5-49页 |
| ·不同杀虫剂对第二代亚洲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 第45-46页 |
| ·雾滴在玉米雌穗上沉积量的分布均匀性 | 第46-48页 |
| ·田间喷雾所用药液的室内测试 | 第48-49页 |
| ·讨论 | 第49-51页 |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51-54页 |
| ·水平喷杆喷雾雾滴在玉米冠层的沉积分布及第二代亚洲玉米螟的防治 | 第51页 |
| ·吊杆喷雾雾滴在中后期玉米冠层中的沉积分布 | 第51-52页 |
| ·田间防治第二代亚洲玉米螟及其效果分析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 附录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3页 |
| 作者简历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