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部分 经济公益诉讼概述 | 第12-17页 |
一、公益诉讼概述 | 第12-14页 |
(一) 公益诉讼的涵义 | 第12-13页 |
(二) 公益诉讼的特征 | 第13页 |
(三) 公益诉讼的分类 | 第13-14页 |
二、经济公益诉讼概述 | 第14-17页 |
(一) 经济公益诉讼的涵义 | 第14页 |
(二) 经济公益诉讼的渊源 | 第14-15页 |
(三) 经济公益诉讼的特征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比较法研究 | 第17-23页 |
一、英美法系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 第17-20页 |
(一) 美国 | 第17-18页 |
(二) 英国 | 第18-19页 |
(三) 印度 | 第19-20页 |
二、大陆法系的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 第20-21页 |
(一) 德国 | 第20-21页 |
(二) 法国 | 第21页 |
(三)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1页 |
三、两大法系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比较 | 第21-23页 |
第三部分 我国现有三大诉讼模式在经济公益诉讼上的缺陷 | 第23-25页 |
一、民事诉讼程序 | 第23-24页 |
二、行政诉讼程序 | 第24-25页 |
三、刑事诉讼程序 | 第25页 |
第四部分 构筑我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 | 第25-44页 |
一、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可行性 | 第25-38页 |
(一) 建立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依据 | 第25-30页 |
1、程序法的意义 | 第25-28页 |
2、经济法的可诉性 | 第28-30页 |
(二) 建立经济公益诉讼的现实依据 | 第30-37页 |
1、客观现实需要建立经济公益诉讼制度 | 第31-33页 |
2、经济法的可诉性存在欠缺有待弥补 | 第33-37页 |
(三) 建立经济公益诉讼的法律依据 | 第37-38页 |
二、中国巫需经济公益诉讼理念 | 第38-39页 |
三、构筑中国经济公益诉讼制度的几个关键问题 | 第39-44页 |
(一) 原告资格问题 | 第39-40页 |
(二) 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问题 | 第40-42页 |
(三) 法院的裁决权限问题 | 第42页 |
(四) 抽象性行为的可诉性问题 | 第42-43页 |
(五) 经济公益诉讼的奖励机制问题 | 第43-44页 |
结语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