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选题 | 第1-41页 |
1.1 金属配合物/分子筛复合材料的研究背景 | 第18-28页 |
1.1.1 金属配合物/分子筛复合材料的研究起源 | 第18-19页 |
1.1.2 沸石分子筛的基本结构及催化成因 | 第19-21页 |
1.1.2.1 沸石分子筛的基本结构 | 第19-20页 |
1.2.2.2 沸石分子筛的催化成因 | 第20-21页 |
1.1.3 金属配合物/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1-25页 |
1.1.3.1 金属配合物/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原理 | 第21页 |
1.1.3.2 主客体材料的选择 | 第21-23页 |
1.1.3.3 金属配合物/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23-25页 |
1.1.4 金属配合物/分子筛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25-28页 |
1.1.5 金属配合物/分子筛复合材料的催化性能研究 | 第28页 |
1.2 苯催化加氢的研究背景 | 第28-36页 |
1.2.1 苯加氢的热力学分析 | 第29-30页 |
1.2.2 苯加氢反应的催化剂和催化机理 | 第30-33页 |
1.2.2.1 传统催化剂 | 第30-31页 |
1.2.2.2 其它形式催化剂 | 第31-32页 |
1.2.2.3 催化机理 | 第32-33页 |
1.2.3 苯催化加氢反应的动力学 | 第33-36页 |
1.2.3.1 气相反应动力学 | 第33-35页 |
1.2.3.2 液相反应动力学 | 第35-36页 |
1.3 催化加氢反应的金属配合物/分子筛复合催化剂 | 第36-39页 |
1.3.1 钯系催化剂 | 第37-38页 |
1.3.2 钌系催化剂 | 第38-39页 |
1.3.3 铑系催化剂 | 第39页 |
1.4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39-41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2.1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1页 |
2.2 催化剂的表征 | 第41-42页 |
2.3 催化反应 | 第42-43页 |
第三章 不同金属、配体的ML/Y的加氢性能研究 | 第43-59页 |
3.1 不同金属的ML/Y复合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研究 | 第43-50页 |
3.1.1 不同金属ML/Y(M=Ru、Pd、Ni)的制备 | 第43-44页 |
3.1.1.1 离子交换法制备M/Y | 第43-44页 |
3.1.1.2 ML/Y的制备 | 第44页 |
3.1.2 不同金属ML/Y(M=Ru、Pd、Ni)的表征 | 第44-48页 |
3.1.2.1 ML/Y的物相鉴定(XRD图谱) | 第44-45页 |
3.1.2.2 ML/Y的红外光谱(FTIR) | 第45-46页 |
3.1.2.3 ML/Y的紫外漫反射光谱(DRS) | 第46-47页 |
3.1.2.4 ML/Y的差热谱图(DTA) | 第47-48页 |
3.1.3 不同金属ML/Y的催化加氢性能 | 第48-50页 |
3.2 RuL/Y复合催化剂的加氢性能研究 | 第50-57页 |
3.2.1 配位对催化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3.2.2 不同配体ML/Y的制备 | 第51页 |
3.2.3 不同配体ML/Y的表征 | 第51-54页 |
3.2.4 不同配体ML/Y的催化加氢性能 | 第54-56页 |
3.2.5 ML负载量Ru(bpy)_3/Y、Ru(phen)_3/Y的催化加氢性能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不同Ru(Schiff-base)/Y的催化加氢性能 | 第59-89页 |
4.1 不同种类Ru(Schiff-base)/Y的催化加氢性能 | 第60-68页 |
4.1.1 不同种类Ru(Schiff-base)/Y的制备 | 第60-61页 |
4.1.1.1 Schiff-base配体的合成 | 第60-61页 |
4.1.1.2 自由配体法制备Ru(Schiff-base)/Y | 第61页 |
4.1.2 不同种类Ru(Schiff-base)/Y的表征 | 第61-66页 |
4.1.2.1 不同Schiff-base的FTIR表征 | 第61-62页 |
4.1.2.2 不同Ru(Schiff-base)/Y的表征 | 第62-66页 |
4.1.3 Ru(Schiff-base)/Y的催化加氢性能 | 第66-68页 |
4.2 带有不同取代基的Salen配体对复合催化剂的影响 | 第68-76页 |
4.2.1 Ru(S-Salen)/Y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69-70页 |
4.2.1.1 不同取代基Salen(S-Salen)的制备 | 第69-70页 |
4.2.1.2 Ru(S-Salen)/Y的制备 | 第70页 |
4.2.2 Ru(S-Salen)/Y的表征 | 第70-74页 |
4.2.2.1 Ru(S-Salen)/Y的物相鉴定 | 第70-71页 |
4.2.2.2 Ru(S-Salen)/Y的FTIR表征 | 第71-72页 |
4.2.2.3 Ru(S-Salen)/Y的DRS光谱 | 第72页 |
4.2.2.4 Ru(S-Salen)/Y的DTA谱 | 第72-74页 |
4.2.3 Ru(S-Salen)/Y的催化加氢性能 | 第74-76页 |
4.3 四氢希夫碱(H_4Schiff—base)配体对复合催化剂的影响 | 第76-88页 |
4.3.1 Ru(H_4Schiff-base)/Y复合催化剂的制备 | 第76-78页 |
4.3.1.1 H_4Schiff-base配体的制备 | 第76-78页 |
4.3.1.2 Ru(H_4Schiff-base)/Y的制备 | 第78页 |
4.3.2 Ru(H_4Schiff-base)/Y复合催化剂的表征 | 第78-85页 |
4.3.2.1 Ru(H_4Schiff-base)的FTIR表征 | 第78-80页 |
4.3.2.2 Ru(H_4Schiff-base)/Y的物相鉴定 | 第80-81页 |
4.3.2.3 Ru(H_4Schiff-base)/Y的FTIR表征 | 第81-82页 |
4.3.2.4 Ru(H_4Schiff-base)/Y的比表面积 | 第82页 |
4.3.2.5 Ru(H_4Schiff-base)/Y的DRS表征 | 第82-84页 |
4.3.2.6 Ru(H_4Schiff-base)/Y的差热分析 | 第84-85页 |
4.3.3 Ru(H_4Schiff-base)/Y的催化加氢性能 | 第85-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第五章 Ru(H_4Salen)/Y的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 | 第89-98页 |
5.1 Ru(H_4Salen)/Y的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 | 第90-95页 |
5.1.1 不同温度的影响 | 第90-91页 |
5.1.2 不同H_2压力的影响 | 第91-92页 |
5.1.3 不同Ru(H_4Salen)/Y催化剂用量的影响 | 第92-93页 |
5.1.4 不同苯浓度的影响 | 第93-94页 |
5.1.5 有关苯催化加氢反应级数的讨论 | 第94-95页 |
5.2 Ru(H_4Salen)/Y的稳定性能研究 | 第95-96页 |
5.2.1 Ru(H_4Salen)/Y稳定性能研究的实验方案 | 第95-96页 |
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六章 Ru(H_4Salen)/Al-MCM-22、SBA-15对苯的催化加氢性能研究 | 第98-111页 |
6.1 Ru(H4Salen)/Al-MCM-22复合材料的催化加氢性能 | 第99-104页 |
6.1.1 Ru(H_4Salen)/Al-MCM-22的制备 | 第99页 |
6.1.2 Ru(H4Salen)/Al-MCM-22的表征 | 第99-102页 |
6.1.3 Ru(H4Salen)/Al-MCM-22的催化加氢性能 | 第102-103页 |
6.1.4 不同负载量对Ru(H_4Salen)/Al-MCM-22催化加氢性能的影响 | 第103-104页 |
6.2 Ru(H_4Salen)/SBA-15复合材料的催化加氢性能 | 第104-110页 |
6.2.1 Ru(H_4Salen)/SBA-15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104-105页 |
6.2.2 Ru(H_4Salen)/SBA-15复合材料的表征 | 第105-108页 |
6.2.2.1 Ru(H_4Salen)/SBA-15的物相鉴定 | 第105页 |
6.2.2.2 Ru(H_4Salen)/SBA-15的比表面积 | 第105-106页 |
6.2.2.2 Ru(H_4Salen)/SBA-15的FTIR表征 | 第106-107页 |
6.2.2.3 Ru(H_4Salen)/SBA-15的DRS表征 | 第107-108页 |
6.2.3 Ru(H_4Salen)/SBA-15的催化加氢性能 | 第108-110页 |
小结 | 第110-111页 |
总结与设想 | 第111-114页 |
一.总结 | 第111-113页 |
二.设想 | 第113-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1页 |
致谢 | 第121-122页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