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41页 |
·复合地基基本概念 | 第12-14页 |
·复合地基的分类 | 第12-13页 |
·复合地基的置换率和复合模量 | 第13-14页 |
·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 第15-19页 |
·复合地基按沉降控制设计方法 | 第19-20页 |
·复合地基动力特性研究 | 第20-21页 |
·结构与地基相互作用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发展概况 | 第21-28页 |
·结构与地基静力相互作用 | 第22-24页 |
·结构-地基动力相互作用 | 第24-27页 |
·结构-基础-复合地基相互作用 | 第27-28页 |
·半解析数值方法 | 第28-37页 |
·半解析方法分类 | 第29-30页 |
·半解析数值方法特点 | 第30-31页 |
·半解析方法的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半解析解函数的构成 | 第32-33页 |
·半解析方法的工程应用及发展概况 | 第33-37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思路 | 第37-41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37-39页 |
·半解析单元法基本思路 | 第39-41页 |
2 复合地基本构模型的建立及参数确定 | 第41-55页 |
·复合土体本构模型 | 第41-42页 |
·模型参数 | 第42-46页 |
·z向变形模量E_3 | 第42-43页 |
·水平向变形模量E_1(=E_2) | 第43-45页 |
·剪切模量G_(13)(=G_(23)) | 第45-46页 |
·泊松比v_(12)和v_(13) | 第46页 |
·桩体和土体变形模量及泊松比确定 | 第46-55页 |
·固化材料桩体模量的确定 | 第46-49页 |
·散体材料桩体变形模量的确定 | 第49-53页 |
·土体变形模量与泊松比的确定 | 第53-55页 |
3 复合地基沉降分析与计算 | 第55-73页 |
·计算模型 | 第55-56页 |
·基本算式 | 第56-63页 |
·程序框图 | 第63-64页 |
·程序验证及级数项的收敛性 | 第64-65页 |
·压缩层计算深度的确定 | 第65页 |
·复合地基沉降影响因素分析 | 第65-71页 |
·不同置换率的影响 | 第66-67页 |
·加固深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67-68页 |
·桩土模量比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分析 | 第68-69页 |
·有限处理范围的复合地基与双层地基的比较 | 第69-70页 |
·下卧层刚度对复合地基沉降影响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3页 |
4 基础板与复合地基的静力相互作用分析 | 第73-91页 |
·计算模型 | 第73-74页 |
·基本算式 | 第74-77页 |
·程序框图 | 第77-78页 |
·均布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上基础板分析 | 第78-89页 |
·基础相对刚度的影响 | 第78-80页 |
·不同桩体置换率对基础沉降的影响 | 第80-84页 |
·桩土模量比对基础板变形的影响分析 | 第84-87页 |
·复合地基加固深度对基础板沉降的影响分析 | 第87-89页 |
·小结 | 第89-91页 |
5 复合地基与基础板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 第91-111页 |
·计算模型 | 第91-96页 |
·程序框图 | 第96-97页 |
·板与地基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 第97-102页 |
·基础相对刚度对板-地基相互作用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 | 第98-99页 |
·覆盖土层厚度对系统频率的影响 | 第99-100页 |
·级数的收敛性 | 第100页 |
·基础谐振反应 | 第100-102页 |
·复合地基参数变化对自由板—地基系统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102-109页 |
·复合地基加固深度的影响 | 第102-106页 |
·复合地基置换率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复合地基桩土模量比的影响 | 第107-109页 |
·小结 | 第109-111页 |
6 结束语 | 第111-114页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11-112页 |
·进一步工作的设想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附录: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