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5页 |
ABSTRACT | 第15-18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8-37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8-21页 |
·选题意图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21-28页 |
·国外研究和实践现状 | 第21-2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研究现状的评价 | 第27-28页 |
·本文研究主要创新点 | 第28-31页 |
·研究难点 | 第28-30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30-31页 |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 第31-37页 |
·研究主要内容 | 第31-36页 |
·研究框架结构 | 第36-37页 |
第二章 城市基础设施项目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研究 | 第37-61页 |
·城市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第37-46页 |
·国外学者对基础设施涵义的分析 | 第37-38页 |
·国内学者对基础设施涵义的分析 | 第38-40页 |
·基础设施的层次划分 | 第40-41页 |
·基础设施的基本特征 | 第41-43页 |
·基础设施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 第43-46页 |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现状、存在问题与投资的现状 | 第46-50页 |
·中国城市基础设施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46-48页 |
·“八五”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状况分析 | 第48-50页 |
·中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 | 第50-59页 |
·从证券化资产基本要求与条件角度看其必要性 | 第50-54页 |
·从资产来源和资金短缺角度看其必要性 | 第54-56页 |
·从金融效用与安全角度看其必要性 | 第56-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 第61-84页 |
·资产证券化产生背景 | 第61-67页 |
·资产证券化概念 | 第61-63页 |
·资产证券化的产生背景 | 第63-65页 |
·资产证券化的阶段特征 | 第65-67页 |
·资产证券化的作用 | 第67-69页 |
·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以及运作步骤 | 第69-72页 |
·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流程 | 第69页 |
·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步骤 | 第69-72页 |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原理和基本原理 | 第72-77页 |
·资产证券化的类型 | 第77-79页 |
·资产证券化对金融理论的创新 | 第79-82页 |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四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经济学与效用分析 | 第84-112页 |
·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的理论探讨 | 第84-89页 |
·现代经济学中的公共产品理论 | 第84-85页 |
·项目区分理论 | 第85-88页 |
·基础设施可销售性评估理论 | 第88-89页 |
·资产证券化产生的理论假说 | 第89-93页 |
·资产流动说 | 第90页 |
·市场主体多元化说 | 第90-91页 |
·信用重建说 | 第91-92页 |
·持续期缺口理论 | 第92-93页 |
·从金融经济角度对资产证券化的分析 | 第93-98页 |
·ABS与BOT项目融资、股票融资、市政债券方式的差异比较 | 第98-102页 |
·ABS与BOT项目融资方式的差异比较 | 第98-100页 |
·ABS和股票融资方式比较分析 | 第100-102页 |
·ABS证券与市政债券比较分析 | 第102页 |
·基础设施收费证券化的效用分析 | 第102-110页 |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五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 第112-135页 |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 第112-123页 |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类型 | 第112-115页 |
·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 | 第115-123页 |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风险控制 | 第123-133页 |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 | 第123-125页 |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评价 | 第125-130页 |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风险控制 | 第130-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3-135页 |
第六章 资产证券化的相关问题分析 | 第135-158页 |
·资产证券化的评级程序 | 第135-141页 |
·评级的作用 | 第135-136页 |
·信用增级的方法与作用 | 第136-141页 |
·资产证券化的法律环境 | 第141-144页 |
·SPV的组建与运作 | 第141-144页 |
·资产证券化与机构投资者 | 第144-150页 |
·资产证券化与中介机构 | 第150-156页 |
·担保机构 | 第150-152页 |
·信用评级机构 | 第152-154页 |
·投资银行 | 第154-155页 |
·律师事务所 | 第155-156页 |
·本章小结 | 第156-158页 |
第七章 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突破模式创新研究 | 第158-203页 |
·实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障碍分析 | 第158-164页 |
·珠海大道高速公路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164-176页 |
·珠海大道项目发行背景及交易要点 | 第164-166页 |
·珠海大道项目组织结构与运作基本流程 | 第166-170页 |
·珠海大道项目评述与启示 | 第170-176页 |
·香港“五隧一桥”资产证券化案例分析 | 第176-180页 |
·香港“五隧一桥”证券化风险与交易结构 | 第177-179页 |
·香港“五隧一桥”证券化项目评价 | 第179-180页 |
·中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四种突破模式 | 第180-200页 |
·突破模式Ⅰ: 信托模式 | 第181-187页 |
·突破模式Ⅱ: 中外合作经营模式 | 第187-189页 |
·突破模式Ⅲ: 设立海外SPV模式 | 第189-196页 |
·突破模式Ⅳ: 国有独资SPV模式 | 第196-197页 |
·建议: 制订特别法《资产证券化法》 | 第197-200页 |
·发展中国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其他配套条件 | 第200-201页 |
·本章小结 | 第201-203页 |
第八章 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的前景分析 | 第203-222页 |
·上海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回顾 | 第203-205页 |
·上海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融资创新 | 第205-208页 |
·上海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前景分析 | 第208-216页 |
·上海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操作的潜在影响 | 第216-2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21-222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222-228页 |
·全文总结 | 第222-224页 |
·当前在国内的进展 | 第224-226页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226-228页 |
论文参考文献 | 第228-23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235-236页 |
致谢 | 第2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