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1. 基本理论 | 第7-9页 |
2. 图像的文化符号性 | 第9-18页 |
2.1 图像长期承担着文化传播的功能 | 第10-12页 |
2.2 图像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 第12-16页 |
2.3 图像是一种比文字更直接、有效的传播符号 | 第16-18页 |
3. 图像文化意味的生成过程 | 第18-28页 |
3.1 符号在意义的运作过程中有三个表意层次 | 第19-21页 |
3.2 符号的神话过程需要有编码者和译码者文化上的共识 | 第21-22页 |
3.3 符号传达意义的主要手段 | 第22-24页 |
3.4 任何符号都是在相关的规则中解释文本意义 | 第24-26页 |
3.5 对特定社会习俗的熟知度决定着图像符号被接受的可能性 | 第26-28页 |
4. 图像是一个时代文化变迁的影像记忆 | 第28-41页 |
4.1 选择《中国青年报》作为个案的理由 | 第28-29页 |
4.2 样本选择的依据 | 第29-30页 |
4.3 样本分析结果 | 第3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附件:《中国青年报》样本 | 第42-56页 |
1、常态样本 | 第42-45页 |
2、节庆样本 | 第45-47页 |
3、重大事件样本 | 第47-56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56-57页 |
声明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