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10页 |
·引子 | 第7-8页 |
·理论基础 | 第8-9页 |
·研究范围及意义 | 第9-10页 |
2 初设 | 第10-11页 |
3 结论 | 第11-12页 |
4 讨论 | 第12-31页 |
·构成特征 | 第12-14页 |
·虚拟垂直界面VId | 第12-13页 |
·虚拟顶界面TId | 第13页 |
·虚拟底界面BId | 第13-14页 |
·系统扩展 | 第14-17页 |
·虚拟界面Id与空间元E | 第14-15页 |
·虚拟界面Id与空间结构S | 第15-16页 |
·虚拟界面Id与空间路径P | 第16-17页 |
·实例解读 | 第17-31页 |
·古代 | 第17-24页 |
·a 中国 | 第18-21页 |
·b 西方 | 第21-24页 |
·现代 | 第24-31页 |
·a 密斯对虚拟界面的尝试 | 第24-26页 |
·b 贝扎对虚拟界面的深入探索 | 第26-29页 |
·c 三位日本建筑师与两种穿越 | 第29-31页 |
5 结语 | 第31-32页 |
注释 | 第32-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附录 | 第38-47页 |
1 客观知识——一个进化论的研究(第三章 第三节) | 第38页 |
2 形而上学(第一卷 第一章) | 第38-39页 |
3 文艺复兴建筑(第一章 第一节) | 第39-40页 |
4 关下步井演化的猜想 | 第40-43页 |
5 术语缩写一览表 | 第43-44页 |
6 图片来源 | 第44-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