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基于多信道的小型Ad Hoc无线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第一章、研究背景及其意义第7-14页
 1.1 Ad Hoc网络的概念第7-8页
 1.2 Ad Hoc网络的特点第8-9页
  1.2.1 网络的独立性第8页
  1.2.2 无中心第8页
  1.2.3 自组织第8-9页
  1.2.4 多跳路由第9页
  1.2.5 动态变化的网络拓扑结构第9页
  1.2.6 有限的无线通信带宽第9页
  1.2.7 有限的主机能源第9页
  1.2.8 网络的分布式特性第9页
  1.2.9 有限的物理安全第9页
 1.3 Ad Hoc网络的体系结构第9-12页
 1.4 Ad Hoc网络的应用第12-13页
 1.5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Ad Hoc网络的研究与发展第14-30页
 2.1 Ad Hoc所面临的问题第14-22页
  2.1.1 信道接入的问题第14-18页
  2.1.2 路由协议的问题第18-20页
  2.1.3 QoS问题第20页
  2.1.4 功率控制与节能问题第20-21页
  2.1.5 分簇的问题第21页
  2.1.6 管理Ad Hoc网络面临的问题第21-22页
 2.2 当前的研究成果第22-24页
  2.2.1 提出新的路由协议第22-23页
  2.2.2 提出基于Ad Hoc网络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协议第23页
  2.2.3 Ad Hoc网络与蜂窝网的互连互通第23页
  2.2.4 移动IP扩展到Ad Hoc网络第23页
  2.2.5 用蓝牙构建试验网络第23-24页
  2.2.6 国内的研究成果第24页
 2.3 不同形式的Ad Hoc网络在未来无线通讯中的应用第24-30页
  2.3.1 独立Ad Hoc网络第24-25页
  2.3.2 综合Ad Hoc网络第25-28页
  2.3.3 细胞Ad Hoc网络第28-30页
第三章、系统设计第30-41页
 3.1 系统设计目标第30-31页
 3.2 路由协议的选择第31-37页
  3.2.1 现有的路由协议第31-35页
  3.2.2 本系统的选择第35-37页
 3.3 信道接入协议的选择第37-39页
  3.3.1 基于单信道的接入协议第37页
  3.3.2 基于双信道的接入协议第37-38页
  3.3.3 基于多信道的接入协议第38页
  3.3.4 本系统的选择第38页
  3.3.5 网关的设置第38-39页
 3.4 系统构架的分层模块化第39-41页
第四章、系统硬件实现第41-50页
 4.1 整体框图第41页
 4.2 芯片介绍第41-45页
  4.2.1 MCU第41-42页
  4.2.2 射频芯片第42-45页
  4.2.3 其它芯片第45页
 4.3 硬件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第45-50页
  4.3.1 SPI总线第45-46页
  4.3.2 射频布线中的注意事项第46-47页
  4.3.3 硬件实物图第47页
  4.3.4 硬件驱动部分第47-50页
第五章、系统软件实现第50-74页
 5.1 软件整体层次构架第50-53页
 5.2 数据链路层软件介绍第53-64页
  5.2.1 链路层软件概述第53-55页
  5.2.2 数据通讯过程第55-63页
  5.2.3 发送路由广播第63-64页
  5.2.4 数据帧拆分第64页
 5.3 网络层软件介绍第64-72页
  5.3.1 网络层软件概述第64-65页
  5.3.2 路由算法的计算第65-70页
  5.3.3 网络层通信过程第70-72页
 5.4 应用层与主程序介绍第72-74页
第六章、性能测试与未来发展第74-78页
 6.1 性能测试第74-76页
  6.1.1 组网第74页
  6.1.2 通讯距离第74页
  6.1.3 传输可靠性第74-75页
  6.1.4 通讯速率第75页
  6.1.5 功耗第75-76页
 6.2 未来发展第76-78页
  6.2.1 控制频道跳频第76页
  6.2.2 更换MCU并使用操作系统第76页
  6.2.3 更换更快的发射芯片第76-77页
  6.2.4 改进路由算法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1页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测试驱动的情报应用处理系统开发
下一篇:肉鸡腹 水症对机体钙磷代谢和钙需要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