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观是全球化思想的源头 | 第8-24页 |
(一) 《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世界历史观——全球化思想 | 第8-14页 |
1、世界历史形成的必然性及两个基本前提 | 第8-10页 |
2、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及其本质 | 第10-12页 |
3、世界历史的二重性 | 第12页 |
4、世界历史与共产主义及个人解放 | 第12-14页 |
(二) 《共产党宣言》文本的世界历史观——全球化思想 | 第14-20页 |
1、更为强调资本主义的世界历史发展的二重性 | 第15-17页 |
2、更为系统地阐述了世界历史和共产主义的关系及世界历史必由之路 | 第17-18页 |
3、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及两个表现层面 | 第18-20页 |
(三)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的世界历史观——全球化思想 | 第20-22页 |
(四)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观与全球化思想的关系 | 第22-24页 |
二、对于当代全球化的认识 | 第24-31页 |
(一) 全球化的概念 | 第24页 |
(二) 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与实质 | 第24-26页 |
(三) 当代全球化的基本内容 | 第26-28页 |
1、经济全球化 | 第26页 |
2、政治全球化 | 第26-27页 |
3、文化全球化 | 第27-28页 |
(四) 当代全球化的基本特征 | 第28-30页 |
1、全方位性 | 第28页 |
2、快速性与广泛性 | 第28-29页 |
3、经济知识化与市场全球化 | 第29页 |
4、合作与对抗并存 | 第29-30页 |
(五) 当代全球化的二重性 | 第30-31页 |
1、积极影响 | 第30页 |
2、消极影响 | 第30-31页 |
三、以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观为指导,积极应对当今的全球化 | 第31-40页 |
(一) 面对全球化的三种态度 | 第31-33页 |
1、乐观派 | 第31-32页 |
2、悲观派 | 第32页 |
3、观望派 | 第32-33页 |
(二) 用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历史观看待全球化 | 第33-37页 |
1、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双重角度来对待全球化 | 第33-34页 |
2、崇奉发展、进步观念,从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对待全球化 | 第34-35页 |
3、考察研究全球化,必须与社会制度分析相结合 | 第35页 |
4、考察研究全球化,应与人的发展相结合 | 第35-36页 |
5、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把握全球化 | 第36-37页 |
(三) 马克思恩格斯世界历史观对我国参与全球化的启示 | 第37-40页 |
1、坚持改革,扩大开放 | 第37-38页 |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化的步伐 | 第38页 |
3、严格防止西方敌对势力借全球化对我国国家主权进行干涉 | 第38页 |
4、坚信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 第38-39页 |
5、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及资料 | 第42-45页 |
后记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