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0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第二章 实验地概况及实验设计 | 第20-25页 |
·试验地自然概况 | 第20页 |
·实验设计 | 第20-24页 |
·数据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施肥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25-35页 |
·前言 | 第25页 |
·实验材料与施肥处理 | 第25-2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6-32页 |
·春季施氮及疏行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其产量组分的影响 | 第26-28页 |
·秋春施肥对无芒雀麦种子产量及其产量组分的影响 | 第28-29页 |
·施氮对分蘖特性的影响 | 第29-32页 |
·讨论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四章 施肥对扁穗冰草种子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35-46页 |
·前言 | 第35页 |
·实验材料与施肥处理 | 第35-3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3页 |
·春季施肥对扁穗冰草种子产量及其产量组分的影响 | 第37-38页 |
·秋春施肥对扁穗冰草种子产量及其产量组分的影响 | 第38-39页 |
·疏行对扁穗冰草种子产量及产量组分的影响 | 第39-40页 |
·施肥对扁穗冰草植株倒伏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施氮对分蘖特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6页 |
第五章 施肥对猫尾草种子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46-54页 |
·前言 | 第46页 |
·实验材料与施肥处理 | 第46-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53页 |
·春季施氮对猫尾草种子产量及其分蘖的影响 | 第47-49页 |
·秋春施氮对猫尾草种子产量及其分蘖数的影响 | 第49页 |
·秋春施氮对猫尾草植株倒伏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施氮对猫尾草分蘖特性的影响 | 第50-53页 |
·讨论 | 第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施肥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54-63页 |
·前言 | 第54页 |
·实验材料与施肥处理 | 第54-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61页 |
·秋春施肥对新麦草种子产量及其产量组分的影响 | 第55-56页 |
·施氮对分蘖特性的影响 | 第56-59页 |
·施肥对新麦草分蘖及生殖枝的影响 | 第59-61页 |
·讨论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七章 施肥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形成的影响 | 第63-70页 |
·前言 | 第63页 |
·实验材料与施肥处理 | 第63-6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64-68页 |
·秋春施肥对蓝茎冰草种子产量及其产量组分的影响 | 第64-65页 |
·施肥对蓝茎冰草植株倒伏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施氮对分蘖特性的影响 | 第66-68页 |
·讨论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八章 施肥对扁穗冰草种子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 第70-82页 |
·前言 | 第70页 |
·实验材料与施肥处理 | 第70-7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71-81页 |
·施肥对不同发育期扁穗冰草种子鲜重、干重及含水量的影响 | 第71-75页 |
·施氮对扁穗冰草标准发芽率、带菌种子百分率、不正常种苗百分率、种苗芽长、种苗芽干重的影响 | 第75-77页 |
·施肥对扁穗冰草种子空瘪率的影响 | 第77页 |
·施氮对不同发育期扁穗冰草种子叶绿体色素的影响 | 第77页 |
·施氮对不同发育期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的影响 | 第77-78页 |
·施氮对不同发育期种子酸性磷酸酯酶活性的影响 | 第78-79页 |
·施氮对不同发育期种子可溶性糖含量与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79页 |
·施氮对扁穗冰草种子发育过程中赤霉素(GA3)和脱落酸(ABA)的影响 | 第79-80页 |
·施肥对扁穗冰草种子不同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80-81页 |
·讨论 | 第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九章 施肥对无芒雀麦及蓝茎冰草种子发育过程中不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 第82-92页 |
·前言 | 第82页 |
·实验材料与施肥处理 | 第82-8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3-90页 |
·施氮对不同发育期无芒雀麦种子鲜重、干重及含水量的影响 | 第83-87页 |
·施氮对无芒雀麦种子发芽率、带菌种子百分率、不正常种苗百分率、种苗芽长、种苗芽干重的影响 | 第87-88页 |
·施氮对不同发育期蓝茎冰草种子鲜重、干重及含水量的影响 | 第88-90页 |
·讨论 | 第90-91页 |
·小结 | 第91-92页 |
第十章 结论 | 第92-96页 |
·讨论 | 第92-94页 |
·结论 | 第94-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106页 |
致谢 | 第106-107页 |
作者简历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