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摘要 | 第1-15页 |
前 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导 论 | 第17-35页 |
第一节 破产制度概述 | 第17-24页 |
一、 破产的起源和演进 | 第17-20页 |
二、 破产的定义与法律特征 | 第20-22页 |
三、 破产法律制度的发展 | 第22-24页 |
第二节 个人破产制度概述 | 第24-30页 |
一、 个人破产的定义 | 第24-26页 |
二、 个人破产与经济实体破产之区别 | 第26-28页 |
三、 个人破产制度与参与分配制度之比较 | 第28-30页 |
第三节 个人破产制度立法比较研究 | 第30-35页 |
一、 一些国家个人破产制度的立法例 | 第30-33页 |
二、 我国个人破产立法的发展与现状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对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前瞻性研究 | 第35-54页 |
第一节 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 | 第35-40页 |
一、 时代呼唤个人创业,建立个人破产制度是现实的需要 | 第35-36页 |
二、 消费信贷大量增长,消费者个人破产问题日益突出 | 第36-39页 |
三、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剧,要求破产法律制度与国际接轨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可行性 | 第40-47页 |
一、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为我国个人破产立法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 | 第40-42页 |
二、 公民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为个人破产的实施营造了有利环境 | 第42-44页 |
三、 个人财产登记制度和个人信用体系的逐步建立,便利了个人破产实施 | 第44-46页 |
四、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保证了个人破产不会影响社会安定 | 第46-47页 |
第三节 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的理念与原则 | 第47-54页 |
一、 我国建立个人破产制度应确立的立法理念 | 第47-50页 |
二、 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应确立的基本原则 | 第50-54页 |
第三章 个人破产程序的开始 | 第54-76页 |
第一节 个人的破产能力 | 第54-59页 |
一、 普通自然人 | 第54-55页 |
二、 商自然人 | 第55-57页 |
三、 对企业法人的破产负有经营责任的自然人领导人 | 第57-58页 |
四、 遗产 | 第58-59页 |
第二节 个人破产的破产原因 | 第59-63页 |
一、 破产原因概述 | 第59-61页 |
二、 不同个人破产情形中的破产原因 | 第61-63页 |
第三节 个人破产程序的启动 | 第63-76页 |
一、 个人破产案件的主管和管辖 | 第63-67页 |
二、 个人破产的申请 | 第67-72页 |
三、 个人破产的受理 | 第72-76页 |
第四章 个人破产的处理——和解和清算 | 第76-99页 |
第一节 个人破产处理前的准备 | 第76-81页 |
一、 对债务人财产的管理 | 第76-78页 |
二、 个人破产中有关债权的特殊问题 | 第78-81页 |
第二节 个人破产的和解制度 | 第81-88页 |
一、 和解制度在个人破产中的特别意义 | 第81-83页 |
二、 个人破产和解制度比较研究 | 第83-85页 |
三、 我国个人破产和解程序的构建 | 第85-88页 |
第三节 个人破产的清算程序 | 第88-99页 |
一、 个人破产中的破产宣告 | 第89-91页 |
二、 个人破产中关于破产财产范围的特别问题 | 第91-93页 |
三、 个人破产的清算与终结 | 第93-99页 |
第五章 个人破产中的自由财产制度 | 第99-118页 |
第一节 自由财产制度概述 | 第99-104页 |
一、 自由财产的含义 | 第99-100页 |
二、 自由财产的特征 | 第100-102页 |
三、 自由财产制度的意义 | 第102-104页 |
第二节 自由财产的范围 | 第104-112页 |
一、 自由财产范围的确定 | 第104-107页 |
二、 各国对自由财产范围的立法规定之比较 | 第107-110页 |
三、 确定我国个人破产中自由财产范围的立法建议 | 第110-112页 |
第三节 自由财产权的行使 | 第112-118页 |
一、 自由财产权的行使主体 | 第112-113页 |
二、 自由财产权行使的程序 | 第113-114页 |
三、 自由财产权行使中的其他问题 | 第114-118页 |
第六章 个人破产中的免责制度 | 第118-133页 |
第一节 免责制度概述 | 第118-122页 |
一、 免责制度的含义与历史考察 | 第118-119页 |
二、 免责制度与债权保护理念之冲突解决 | 第119-120页 |
三、 破产免责制度的立法例 | 第120-122页 |
第二节 免责的条件和限制 | 第122-126页 |
一、 不许免责的规定 | 第122-124页 |
二、 免责的效力限制 | 第124-125页 |
三、 免责的撤销 | 第125-126页 |
第三节 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立法思考 | 第126-133页 |
一、 我国现行破产立法与免责制度 | 第126-127页 |
二、 破产法草案对免责制度的具体规定与评析 | 第127-130页 |
三、 构建我国个人破产免责制度的立法建议 | 第130-133页 |
第七章 个人破产中的失权与复权制度 | 第133-154页 |
第一节 破产失权制度 | 第133-140页 |
一、 对债务人处罚的历史演进与失权制度的产生 | 第133-135页 |
二、 失权的特征及制度价值 | 第135-137页 |
三、 一些国家和地区立法有关失权规定的比较研究 | 第137-140页 |
第二节 破产复权制度 | 第140-146页 |
一、 复权制度的产生与意义 | 第140-142页 |
二、 复权的方式和条件 | 第142-145页 |
三、 复权的相关程序 | 第145-146页 |
第三节 构建我国的破产失权与复权制度 | 第146-154页 |
一、 我国关于破产失权与复权的立法现状 | 第146-148页 |
二、 完善我国的破产失权制度 | 第148-151页 |
三、 构建我国的破产复权制度 | 第151-154页 |
结 论 | 第154-158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158-161页 |
后 记 | 第161-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