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期货市场理论回顾与评述 | 第15-21页 |
·著名经济学家关于期货市场的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期货市场的主要经济理论 | 第18-21页 |
·期货市场的作用 | 第21页 |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21-23页 |
第二章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运行状况 | 第23-37页 |
·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 第23-27页 |
·中国期货市场的产生及其背景 | 第23页 |
·中美期货市场产生的背景比较 | 第23-24页 |
·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历程 | 第24-26页 |
·农产品成为中国期货市场活跃的交易品种的主要原因 | 第26-27页 |
·期货市场的基本组织结构 | 第27页 |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状况 | 第27-31页 |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逐年壮大 | 第28页 |
·中国农产品期货交易量增长迅速 | 第28-30页 |
·期货成交量与现货量的关系 | 第30-31页 |
·农产品期货价格特征及其功能特点研究 | 第31-34页 |
·大豆价格的变动特征 | 第31-32页 |
·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的相关性 | 第32-33页 |
·大豆期货价格的波动性与成交量的关系 | 第33-34页 |
·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的研究 | 第34-35页 |
·农产品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基本含义 | 第34页 |
·对大豆期货市场流动性的分析 | 第34-35页 |
·大连大豆期货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影响农产品期货价格的主要因素 | 第37-56页 |
·中国农产品期货市场与CBOT的关系 | 第37-38页 |
·供求关系对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 | 第38-42页 |
·世界大豆供需状况及其对价格的影响 | 第38-39页 |
·结转库存变化对CBOT大豆期价的影响 | 第39-40页 |
·美国农业部报告预测数字对CBOT期货价格的影响 | 第40-42页 |
·南美大豆预期产量对CBOT期价的影响 | 第42页 |
·经济周期对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影响 | 第42-46页 |
·世界经济周期概述 | 第43-44页 |
·经济周期对CBOT价格走势的影响 | 第44-46页 |
·美元指数对CBOT农产品期货价格走势的影响 | 第46-51页 |
·美元指数与CBOT农产品期货价格相关关系 | 第46-47页 |
·美元指数与CBOT大豆期价走势的回顾与分析 | 第47-49页 |
·对于近期美元指数与CBOT大豆期价走势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深层原因分析 | 第50-51页 |
·影响CBOT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其他因素 | 第51-55页 |
·基金和商业持仓对农产品期货价格的影响 | 第51-53页 |
·天气因素对大豆期价的影响 | 第53页 |
·农业和食品政策对CBOT大豆期价走势的影响分析 | 第53-54页 |
·突发事件对大豆期价的影响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发现价格功能的研究 | 第56-64页 |
·农产品期货价格的理论假设及其推导过程 | 第56-58页 |
·期货价格的理论假设 | 第56-57页 |
·农产品期货价格的理论推导 | 第57-58页 |
·期货价格对于发挥价格机制作用的重要性 | 第58-60页 |
·价格机制在市场机制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58-59页 |
·利用期货市场发现价格的功能弥补现货价格的缺陷 | 第59-60页 |
·在农业资源配置中应充分发挥期货价格的作用 | 第60-63页 |
·资源配置是社会生产的基本问题 | 第60-61页 |
·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 第61页 |
·利用期货市场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 | 第61-62页 |
·利用期货市场优化配置资源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期货市场套期保值理论及功能研究 | 第64-75页 |
·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及理念 | 第64-66页 |
·套期保值的基本原理 | 第64-65页 |
·套期保值的经济学原理 | 第65页 |
·套期保值的基本原则 | 第65-66页 |
·基差在套期保值中的应用 | 第66-71页 |
·基差逐利型套期保值理论的形成 | 第66-67页 |
·基差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 第67页 |
·基差的类型 | 第67-68页 |
·基差对套期保值效果的影响 | 第68-69页 |
·基差在套期保值中应用的实证分析 | 第69-71页 |
·动态套期保值与最优保值率 | 第71-74页 |
·动态套期保值的来源及其发展 | 第71-72页 |
·动态套期保值中最佳套保比率模型的确定 | 第72-73页 |
·动态套期保值中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的实证分析 | 第73-74页 |
·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农业补贴政策及期货市场的作用 | 第75-88页 |
·农业扶持理论与农业补贴的含义 | 第75-76页 |
·实施农业扶持政策的理论依据 | 第75页 |
·农业补贴的含义 | 第75-76页 |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及其经验教训 | 第76-80页 |
·实施农业补贴成为发达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式 | 第76-77页 |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主要方式及其内容 | 第77-79页 |
·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得失与经验教训 | 第79-80页 |
·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 第80-83页 |
·我国农业补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80-81页 |
·改革农业补贴方式 | 第81-83页 |
·对于是否加大农业补贴的看法 | 第83页 |
·制定和执行农业补贴应注意的问题 | 第83页 |
·利用期货市场放大农业补贴的作用 | 第83-87页 |
·期货市场在美国政府实施农业补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第84页 |
·利用期货市场为我国农业补贴政策服务 | 第84-87页 |
·小结 | 第87-88页 |
第七章 农业产业化及期货市场的作用 | 第88-98页 |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基本状况及期货市场的作用 | 第88-91页 |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形式 | 第88-89页 |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的启示 | 第89页 |
·期货市场在美国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 | 第89-91页 |
·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及期货市场的作用 | 第91-96页 |
·我国农业产业化概念的提出 | 第91-92页 |
·如何发展中国的农业产业化 | 第92-93页 |
·我国农业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 第93-94页 |
·利用期货市场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保驾护航 | 第94-96页 |
·小结 | 第96-98页 |
第八章 国际化中的中国农业与农产品期货市场 | 第98-108页 |
·国际化中的中国农业 | 第98-102页 |
·中国主要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分析 | 第98-100页 |
·国际化对中国农业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国际化中的中国期货市场 | 第102-105页 |
·国际化使我国期货市场面临的挑战 | 第102-103页 |
·国际化将为中国的期货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 第103-105页 |
·利用期货市场增强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 第105-107页 |
·通过期货市场提高中国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中的影响力 | 第105页 |
·利用期货市场提升我国农产品经营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 第105-106页 |
·利用期货市场确立中国农产品定价中心的地位 | 第106-107页 |
·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九章 利用期货市场提高政府对农业的宏观管理作用 | 第108-117页 |
·利用期货市场实现提高农民收入 | 第108-109页 |
·利用期货市场为农业结构调整服务 | 第109-110页 |
·利用期货市场调整种植结构 | 第109页 |
·利用期货市场为建立农业标准化服务 | 第109-110页 |
·利用期货市场提高政府对农产品价格的宏观调控能力 | 第110-112页 |
·利用期货市场可以有效地回避可能出现的价格风险 | 第111页 |
·利用期货市场调控农产品的现货价格 | 第111-112页 |
·利用期货市场来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 | 第112-116页 |
·利用期货市场保障国家粮食生产的安全运行 | 第113-114页 |
·利用期货市场完善国家储备粮吞吐和轮换机制 | 第114-115页 |
·利用期货市场保证通过国际市场来调剂余缺 | 第115-116页 |
·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十章 农产品期权及其作用 | 第117-125页 |
·期权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7页 |
·期权定价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第117-118页 |
·B-S期权定价模型在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的应用 | 第118-122页 |
·B-S模型的具体内容 | 第118-121页 |
·B-S期权定价模型在农产品期货期权市场的应用 | 第121-122页 |
·农产品期权市场的功能与作用 | 第122-123页 |
·利用农产品期权降低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经营风险 | 第122页 |
·利用农产品期权规避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 第122页 |
·通过农产品期权实行有效的农业保护政策 | 第122-123页 |
·期权的组合交易策略 | 第123页 |
·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十一章 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 | 第125-139页 |
·创新理论与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 | 第125-127页 |
·创新理论 | 第125-126页 |
·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 | 第126-127页 |
·我国期货市场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 第127-129页 |
·当前期货市场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27-128页 |
·期货市场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 第128-129页 |
·期货市场的制度创新 | 第129-131页 |
·美国期货市场制度创新的发展经验 | 第129页 |
·我国期货市场的制度创新及其原则 | 第129-131页 |
·期货市场的技术创新 | 第131-132页 |
·国际期货市场技术创新及其发展趋势 | 第131-132页 |
·我国期货市场技术创新的现状及其迫切性 | 第132页 |
·期货市场的管理创新 | 第132-135页 |
·美国期货市场的管理创新 | 第132-133页 |
·我国期货市场的管理创新 | 第133-135页 |
·期货市场的品种创新 | 第135-136页 |
·国际期货市场的品种创新及其新发展 | 第135页 |
·我国期货市场的品种创新 | 第135-136页 |
·期货市场的主体创新 | 第136-138页 |
·放宽入市条件,鼓励现货企业进入期货市场 | 第137页 |
·减少入市限制,开展多种业务方式 | 第137-138页 |
·小结 | 第138-139页 |
第十二章 结论 | 第139-144页 |
·基本结论 | 第139-140页 |
·本研究在相关领域中的地位与作用 | 第140-141页 |
·新见解及其意义 | 第141页 |
·存在的问题 | 第141-142页 |
·政策建议 | 第142-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0页 |
致谢 | 第150-151页 |
作者简历 | 第1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