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支持下景观格局优化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引言 | 第7-9页 |
2 相关理论及研究进展 | 第9-20页 |
·景观格局优化相关研究进展 | 第9-12页 |
·生态安全 | 第9-10页 |
·区域生态安全格局 | 第10-11页 |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 第11页 |
·景观格局优化 | 第11-12页 |
·景观连接度 | 第12-16页 |
·景观连接度概念理解 | 第12-13页 |
·景观结构连接度与景观功能连接度 | 第13-14页 |
·直线距离连接度与曲线距离连接度 | 第14页 |
·景观连接度指数在景观连接度评价中的应用 | 第14-16页 |
·累积耗费距离模型 | 第16-20页 |
·累积耗费距离模型原理 | 第16-17页 |
·耗费距离表面 | 第17-18页 |
·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的应用 | 第18-20页 |
3 研究区概况 | 第20-21页 |
·自然环境概况 | 第20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4. 研究方案及数据处理 | 第21-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页 |
·遥感数据处理 | 第22-26页 |
·数据源 | 第22-23页 |
·景观分类 | 第23-25页 |
·遥感影像目视解译 | 第23-24页 |
·精度评价 | 第24-25页 |
·景观生态功能空间分布与估值 | 第25-26页 |
5 基于景观功能连接度的景观生态格局评价 | 第26-37页 |
·曲线距离算法与实现研究 | 第26-27页 |
·曲线连接距离的算法逻辑 | 第26页 |
·曲线连接距离实现 | 第26-27页 |
·景观功能连接度距离阈值研究 | 第27-35页 |
·景观功能连接度与连接距离阈值 | 第27页 |
·距离阈值设置与景观连接度指数选择 | 第27-29页 |
·距离阈值对景观连接度的影响 | 第29-32页 |
·距离阈值对组分数的影响 | 第32-33页 |
·距离阈值对斑块重要值的影响 | 第33-35页 |
·研究区距离阈值的确定 | 第35页 |
·景观生态格局评价 | 第35-37页 |
·大型斑块对景观连接度水平的影响 | 第35-36页 |
·小型斑块对景观连接度水平的影响 | 第36-37页 |
6 基于累积耗费距离模型的景观格局优化 | 第37-48页 |
·景观格局优化组分识别 | 第37-40页 |
·提取生态源地 | 第37-38页 |
·建立景观生态耗费距离表面 | 第38页 |
·识别潜在生态廊道 | 第38-39页 |
·判断潜在生态节点位置 | 第39-40页 |
·潜在生态网络 | 第40页 |
·景观格局优化组分分析 | 第40-45页 |
·生态廊道密度分析 | 第41页 |
·生态节点密度分析 | 第41-42页 |
·生态节点盲区分析 | 第42-44页 |
·生态节点重要性分析 | 第44页 |
·生态节点等级评价 | 第44-45页 |
·研究区景观格局优化基础方案 | 第45-48页 |
·保护现状核心生态源地 | 第45-46页 |
·潜在生态廊道的等级化实现 | 第46-47页 |
·潜在关键生态节点的落实 | 第47-48页 |
7 结论与讨论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附录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个人简介 | 第56-57页 |
导师简介 | 第57-58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