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论 | 第1-7页 |
二、 安乐死概述 | 第7-10页 |
(一) 安乐死的定义 | 第7-8页 |
(二) 安乐死的分类 | 第8-9页 |
(三) 安乐死的特点 | 第9-10页 |
三、 西方安乐死合法化的历史演进 | 第10-12页 |
(一) 17世纪以前 | 第10页 |
(二) 17世纪至20世纪30年代 | 第10-11页 |
(三) 20世纪30年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战 | 第11页 |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 第11-12页 |
四、 安乐死合法化的权利论证 | 第12-22页 |
(一) 伤害原则 | 第13-15页 |
(二) 父爱主义原则 | 第15-18页 |
(三) 冒犯原则 | 第18-20页 |
(四) 法律道德主义原则 | 第20-22页 |
五、 安乐死合法化的中国问题 | 第22-41页 |
(一) 我国安乐死合法化的历史和现状 | 第22-23页 |
(二) 安乐死的“社会价值说” | 第23-25页 |
(三) 安乐死“社会价值说”的传统文化资源 | 第25-32页 |
(四) 安乐死“社会价值说”的反思 | 第32-41页 |
六、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