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引言 | 第1-1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16页 |
| ·材料 | 第13页 |
| ·方法 | 第13-14页 |
| ·供试试管苗的准备 | 第13页 |
| ·愈伤组织的诱导 | 第13-14页 |
| ·诱导不定芽的分化 | 第14页 |
| ·继代培养 | 第14页 |
| ·生根培养 | 第14页 |
| ·移栽 | 第14页 |
| ·卡那霉素临界浓度的筛选试验 | 第14-15页 |
| ·数据统计 | 第15-1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6-41页 |
| ·离体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16-32页 |
| ·叶片外植体对再生的影响 | 第16-23页 |
| ·基因型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16-17页 |
| ·叶龄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17页 |
| ·继代代数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17-18页 |
| ·不同叶位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18-19页 |
| ·叶片不同部位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19-20页 |
| ·叶片切割方式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20-21页 |
| ·不同放置方式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21页 |
| ·不同来源叶片对再生的影响 | 第21-22页 |
| ·组培苗生根与未生根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22-23页 |
| ·培养基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23-25页 |
| ·基本培养基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23-24页 |
| ·pH值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激素种类及其浓度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25-30页 |
| ·BA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25-26页 |
| ·NAA、IBA、IAA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26-27页 |
| ·TDZ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27-28页 |
| ·IAA、IBA、NAA和TDZ结合使用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28-30页 |
| ·AgNO_3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30-31页 |
| ·光培养和暗培养对叶片再生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叶片再生不定芽的生长动态 | 第32页 |
| ·冬枣叶片再生植株快繁体系的建立 | 第32-39页 |
| ·继代培养 | 第33-35页 |
| ·BA、IBA和KT对冬枣叶片再生植株生长的影响 | 第33-34页 |
| ·GA_3对冬枣叶片再生植株生长的作用 | 第34-35页 |
| ·生根培养 | 第35-39页 |
| ·基本培养基对冬枣叶片再生植株生根的影响 | 第35-36页 |
| ·激素对冬枣叶片再生植株生根的影响 | 第36-39页 |
| ·移栽 | 第39页 |
| ·抗生素卡那霉素临界浓度的筛选试验 | 第39-41页 |
| ·卡那霉素对冬枣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卡那霉素对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 4 讨论 | 第41-45页 |
| ·提高叶片再生率的途径 | 第41-43页 |
| ·组培苗生根与否与叶片再生的关系 | 第43页 |
| ·不定芽发生的途径 | 第43-44页 |
| ·影响组培苗生根的因素 | 第44-45页 |
| 5 结论 | 第45-46页 |
| 6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 7 图版 | 第49-58页 |
| 8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65页 |
| 9 个人简历 | 第65-66页 |
| 10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