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1 含镁微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2-29页 |
·自然界中的含镁矿物 | 第12-14页 |
·水镁石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 第12页 |
·水镁石矿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含镁微纳米材料的制备 | 第14-21页 |
·沉淀法 | 第14-17页 |
·水热-溶剂热法 | 第17-19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9-20页 |
·离子交换法 | 第20-21页 |
·诱导转晶法 | 第21页 |
·氢氧化镁的表面改性方法及其在聚烯烃中的阻燃应用 | 第21-25页 |
·氢氧化镁系阻燃剂在聚烯烃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 第21-22页 |
·氢氧化物粉体的表面修饰方法 | 第22-25页 |
·含镁微纳米材料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25-28页 |
·课题的提出与研究设想 | 第28-29页 |
2 有机分子诱导转晶水镁石制备氢氧化镁纳米片 | 第29-54页 |
·引言 | 第29页 |
·有机分子诱导法直接转晶水镁石制备氢氧化镁纳米片 | 第29-33页 |
·实验原料 | 第29-31页 |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产品表征 | 第32-33页 |
·有机分子的诱导类型与机理分析 | 第33-47页 |
·有机分子诱导水镁石的不同类型 | 第33-35页 |
·有机分子转晶水镁石的机理研究 | 第35-47页 |
·影响水镁石直接转晶制备纳米氢氧化镁的因素 | 第47-52页 |
·水镁石矿类型的影响 | 第47页 |
·水镁石中杂质的去向 | 第47-48页 |
·有机分子结构的控制作用 | 第48-49页 |
·产品随着反应温度的演变 | 第49-50页 |
·介孔氢氧化镁的控制制备与表征 | 第50-52页 |
·有机分子的循环利用 | 第52-53页 |
·可循环利用的"搬运工" | 第52页 |
·有机分子的损耗与工艺优化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3 水镁石的阴离子诱导转晶制备碱式镁盐微纳米材料 | 第54-82页 |
·引言 | 第54页 |
·实验原料与制备方法 | 第54-56页 |
·实验原料 | 第54-55页 |
·制备方法 | 第55-56页 |
·水镁石的阴离子诱导转晶制备碱式镁盐微纳米材料 | 第56-74页 |
·花状和海胆状碱式硼酸镁的合成与表征 | 第56-58页 |
·花状碱式碳酸镁的合成与表征 | 第58-64页 |
·碱式磷酸镁晶须的合成与表征 | 第64-68页 |
·碱式硫酸镁晶须的合成与表征 | 第68-74页 |
·调控碱式硼酸镁组装体形貌对Eu~(3+)发光性质的影响 | 第74-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4 阴离子诱导机理与阴离子基团对形貌的影响规律 | 第82-93页 |
·引言 | 第82页 |
·水镁石基碱式镁盐微纳米材料控制合成的可能性 | 第82-83页 |
·水镁石基碱式镁盐微纳米材料的阴离子诱导机理 | 第83-91页 |
·碱式镁盐微纳米材料的制备基础 | 第83-86页 |
·阴离子基团控制微纳米材料单元结构的生长方向 | 第86-89页 |
·阴离子基团构型对微纳米材料形貌控制的可能诱导机理 | 第89-91页 |
·小结 | 第91-93页 |
5 阳离子诱导调控含镁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形貌 | 第93-103页 |
·引言 | 第93页 |
·Na~+、Mg~(2+)离子引发的联想 | 第93-94页 |
·不同价态阳离子对纳米粒子形貌的影响规律 | 第94-100页 |
·含镁双金属氢氧化物的制备 | 第94页 |
·不同价态阳离子对纳米材料形貌的影响规律 | 第94-100页 |
·金属氢氧化物的阳离子诱导模型 | 第100-101页 |
·小结 | 第101-103页 |
6 氢氧化镁表面原位杂化及其在POE中阻燃行为研究 | 第103-118页 |
·引言 | 第103页 |
·原位共价杂化改性氢氧化镁粉体的制备与表征 | 第103-106页 |
·实验原料 | 第103-104页 |
·设计合成与表征 | 第104-106页 |
·小分子有机酸原位杂化改性微纳米氢氧化镁 | 第106-111页 |
·小分子有机酸与氢氧化镁之间的作用力类型分析 | 第106-108页 |
·小分子有机酸原位杂化改性氢氧化镁的影响因素 | 第108-109页 |
·小分子有机酸改性氢氧化镁在POE中的应用性能评价 | 第109-111页 |
·N-P-Mg系复合阻燃剂的合成探索及其在POE中的应用 | 第111-117页 |
·有机胺、磷酸、氢氧化镁之间的作用力类型分析 | 第111-113页 |
·产物活化率和N、P含量的影响因素 | 第113-116页 |
·复合阻燃剂在POE中的应用性能评价 | 第116-117页 |
·小结 | 第117-118页 |
7 本文结论和主要的创新点 | 第118-121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18-119页 |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9页 |
作者简介 | 第12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2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