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工勘测水工设计论文--地基基础及其加固论文

小湾水电站边坡开挖爆破震动动力响应分析

第1章 引言第1-19页
 1.1 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9页
 1.2 本课题的研究进展和现状第9-17页
  1.2.1 岩质边坡稳定性研究进展和现状第10-12页
  1.2.2 岩质边坡动力响应研究进展和现状第12-17页
   1.2.2.1 岩质边坡动力响应分析研究第12-14页
   1.2.2.2 爆破震动对岩质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第14-17页
 1.3 岩质边坡爆破动力响应分析存在的问题第17-18页
 1.4 本课题的基本研究思路和拟解决的问题第18-19页
第2章 小湾水电站高陡边坡开挖爆破震动监测成果及分析第19-40页
 2.1 工程概况第19-20页
 2.2 爆破参数和网路基本情况第20-24页
  2.2.1 爆破参数第20-21页
   2.2.1.1 预裂爆破第20页
   2.2.1.2 缓冲孔爆破第20-21页
   2.2.1.3 主爆孔爆破第21页
   2.2.1.4 施工预裂爆破第21页
   2.2.1.5 加强孔爆破第21页
   2.2.1.6 马道预留保护层爆破第21页
  2.2.2 爆破网路第21-24页
   2.2.2.1 孔间微差间隔时间第22页
   2.2.2.2 排间微差间隔时间第22页
   2.2.2.3 孔内外雷管段别的选用第22-23页
   2.2.2.4 预裂孔起爆时间第23页
   2.2.2.5 布孔方式第23页
   2.2.2.6 起爆方式第23-24页
 2.3 爆破震动监测基本情况第24-25页
  2.3.1 仪器设备第24页
  2.3.2 测点布置第24-25页
 2.4 部分爆破震动监测成果第25-34页
  2.4.1 部分监测数据分类统计分析第25-28页
   2.4.1.1 爆破峰值震动速度区段统计第25-26页
   2.4.1.2 边坡爆破震动主频特点统计第26-28页
  2.4.2 典型爆破震动时间历程分析第28-30页
   2.4.2.1 爆破基本情况第28页
   2.4.2.2 测点布置情况第28-29页
   2.4.2.3 测试数据统计第29页
   2.4.2.4 震动时间历程分析第29页
   2.4.2.5 各测点频率差别原因分析第29-30页
  2.4.3 典型爆破震动时间历程图第30-34页
 2.5 爆破震速沿边坡传播规律分析第34-40页
  2.5.1 一元、二元线性回归分析原理第34-35页
   2.5.1.1 不考虑高程效应时的爆破震动回归分析第34页
   2.5.1.2 考虑高程放大效应时的爆破震动回归分析第34-35页
  2.5.2 坡高不大时爆破震动传播规律第35-37页
   2.5.2.1 坡高不大时右岸A区爆破震动衰减规律第35-36页
   2.5.2.2 坡高不大时左、右岸不同爆破方式下震动衰减规律第36-37页
  2.5.3 坡高较大时爆破震动放大效应第37-40页
第3章 边坡爆破开挖动力响应有限元分析方法第40-51页
 3.1 动力问题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第40-43页
  3.1.1 动力方程第40页
  3.1.2 质量矩阵第40-41页
  3.1.3 阻尼矩阵第41-42页
  3.1.4 自振特性第42-43页
 3.2 动力方程求解方法第43-45页
 3.3 ANSYS有限元动力分析特征第45-51页
  3.3.1 ANSYS有限元动力响应分析方法第45-46页
   3.3.1.1 瞬态动力学分析法第45页
   3.3.1.2 谱分析法第45-46页
  3.3.2 岩石材料非线性与ANSYS计算模型第46-48页
  3.3.3 ANSYS动力方程求解方法第48-49页
  3.3.4 ANSYS计算时间步长和空间离散尺寸第49-51页
   3.3.4.1 计算时间步长第49-50页
   3.3.4.2 空间离散尺寸第50-51页
第4章 小湾水电站高陡边坡开挖爆破震动动力响应分析第51-87页
 4.1 概述第51页
 4.2 计算模型第51-55页
  4.2.1 模型概化第51-52页
  4.2.2 锚杆锚索模拟的等效连续法第52-53页
  4.2.3 模型物理力学指标和动力参数第53-54页
   4.2.3.1 物理力学指标的确定第53页
   4.2.3.2 动力参数的选取第53-54页
  4.2.4 模型建立第54-55页
 4.3 计算荷载第55-56页
 4.4 较小规模预裂爆破动力响应分析第56-75页
  4.4.1 网格划分第57-58页
  4.4.2 模态分析结果第58-60页
  4.4.3 时程分析结果第60-75页
   4.4.3.1 应力响应分析第60-63页
   4.4.3.2 位移响应分析第63-69页
   4.4.3.3 速度响应分析第69-75页
 4.5 较大规模深孔梯段爆破动力响应分析第75-87页
  4.5.1 网格划分第75-76页
  4.5.2 时程分析结果第76-87页
   4.5.2.1 应力响应分析第77-79页
   4.5.2.2 位移响应分析第79-83页
   4.5.2.3 速度响应分析第83-86页
   4.5.2.4 加速度响应分析第86-87页
第5章 爆破震动荷载作用下边坡变形破坏机理探讨第87-101页
 5.1 爆破震动荷载作用下边坡变形破坏机理第87-91页
  5.1.1 边坡渐进性破坏模式的提出与发展第87-88页
  5.1.2 小湾边坡动力响应规律分析第88-89页
  5.1.3 爆破荷载作用下边坡的渐进性破坏分析第89-91页
 5.2 爆破震动破坏评价标准的提出第91-96页
  5.2.1 小湾边坡爆破开挖安全控制标准评价第91-92页
  5.2.2 爆破震动破坏评价标准模型的提出第92-96页
   5.2.2.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第92-93页
   5.2.2.2 层次分析法处理问题的基本步骤第93-94页
   5.2.2.3 爆破震动破坏评价标准模型的建立第94-96页
 5.3 小湾边坡爆破开挖减震降震措施建议第96-101页
  5.3.1 限制能量源第96-97页
  5.3.2 优化爆破参数第97-98页
   5.3.2.1 预裂爆破第97页
   5.3.2.2 深孔梯段爆破第97-98页
  5.3.3 优化爆破网路第98-99页
   5.3.3.1 爆破网路优化原则第98页
   5.3.3.2 爆破网路优化方法第98-99页
  5.3.4 爆破规模的控制第99-101页
   5.3.4.1 可采取的技术措施及方案第99页
   5.3.4.2 必须大规模爆破时的建议第99-100页
   5.3.5 尽量避免爆破震动积累损伤效应第100-10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4页
 6.1 主要工作第101-102页
 6.2 主要成果和创新点第102-103页
 6.3 展望第103-104页
参考文献第104-109页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9-110页
致谢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轮系机构计算机运动与力分析及其运动设计
下一篇:大跨度悬浇连续梁桥施工期荷载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