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5页 |
§1.1 钻进过程实时监测的目的意义及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1.1 钻进过程实时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1.2 国内外钻参实时监测数据库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1.2.1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1.2.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钻参实时监测系统的组成与原理—以SK-DLS2000录井采集系统为例 | 第15-21页 |
§2.1 钻进参数实时检测系统 | 第15-18页 |
2.1.1 钻进参数检测传感器 | 第15-18页 |
2.1.2 司钻仪表显示台 | 第18页 |
§2.2 钻进参数监测仪的计算机系统 | 第18-21页 |
2.2.1 SK-DLS2000系统的计算机硬件配置 | 第19页 |
2.2.2 SK-DLS2000系统的应用程序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工况识别原理分析与程序设计 | 第21-30页 |
§3.1 工况识别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21-22页 |
§3.2 数据的预处理过程 | 第22-24页 |
3.2.1 正态分布的6σ原则 | 第22页 |
3.2.2 数据预处理程序算法 | 第22-24页 |
§3.3 工况识别人工经验模型的建立 | 第24-25页 |
3.3.1 简单工况识别 | 第24页 |
3.3.2 井内典型工况识别 | 第24-25页 |
§3.4 钻进参数的线性回归分析 | 第25-30页 |
3.4.1 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拟合钻参曲线 | 第25-28页 |
3.4.2 线性回归方法拟合钻参曲线实例 | 第28-30页 |
第四章 钻参实时监测数据库系统的开发 | 第30-43页 |
§4.1 开发环境及编程语言选择 | 第30-31页 |
4.1.1 计算机操作系统 | 第30页 |
4.1.2 编程语言选择 | 第30-31页 |
4.1.3 数据库格式 | 第31页 |
§4.2 数据库的基本功能实现 | 第31-35页 |
4.2.1 数据库的建立、录入和保存 | 第31-34页 |
4.2.2 实时绘制钻进参数曲线图 | 第34-35页 |
§4.3 相关参数的计算 | 第35-39页 |
4.3.1 螺杆钻具井底扭矩的计算 | 第35-38页 |
4.3.2 钻速和泵量的计算 | 第38-39页 |
§4.4 数据库管理功能的设计 | 第39-43页 |
4.4.1 数据的查询和打印 | 第39-40页 |
4.4.2 历史数据曲线的回放 | 第40-41页 |
4.4.3 导出ACCESS数据库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基于SK录井仪的钻参数据库用于科钻一井钻进过程监测的初步实践 | 第43-50页 |
§5.1 安装程序及配置数据库 | 第43-45页 |
5.1.1 钻参实时监测数据库系统的安装 | 第43-44页 |
5.1.2 配置数据库 | 第44-45页 |
§5.2 基于SK仪的钻参监测数据库在科钻一井的初步实践 | 第45-47页 |
§5.3 钻进参数监测与典型工况识别的效果分析 | 第47-50页 |
5.3.1 钻进参数槛值监测的效果分析 | 第47-48页 |
5.3.2 典型工况识别的效果分析 | 第48-49页 |
5.3.3 帮助文件及程序说明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6.2 进一步完善钻进过程监测与识别系统的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