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二氧化钛(TiO_2)简介 | 第14页 |
·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 | 第14-16页 |
·气相法 | 第14-15页 |
·液相法 | 第15-16页 |
·纳米TiO_2在聚合物改性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抗紫外老化 | 第16页 |
·抗菌 | 第16-17页 |
·纳米 TiO_2的表面改性 | 第17页 |
·无机化合物表面包覆 | 第17页 |
·有机化合物表面包覆 | 第17页 |
·聚氯乙烯简介 | 第17-18页 |
·聚氯乙烯的改性 | 第18-23页 |
·聚氯乙烯的共混改性 | 第18-21页 |
·PVC的共聚改性 | 第21-22页 |
·原位聚合技术改性 PVC | 第22-23页 |
·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章 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包覆 | 第24-38页 |
·硅烷偶联剂改性纳米二氧化钛原理 | 第24-25页 |
·实验药品与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所用到的药品 | 第25页 |
·实验所用到的仪器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钛的表面包覆 | 第26页 |
·硅烷偶联剂的水解 | 第26页 |
·性能测试 | 第26-2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7-38页 |
·四种分散方式分散效果的比较 | 第27-28页 |
·偶联剂改性纳米TiO_2的表面 | 第28-29页 |
·偶联剂KH-570接枝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硅烷偶联剂与纳米 TiO_2连接方式的研究 | 第30-32页 |
·KH-570用量对于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32-33页 |
·偶联剂水解对于纳米二氧化钛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33-35页 |
·不同溶剂对于纳米TiO_2改性效果的影响 | 第35-38页 |
第三章 原位聚合制备改性PVC | 第38-42页 |
·实验所用的药品和仪器 | 第38页 |
·实验原料 | 第38页 |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纳米二氧化钛的预分散 | 第38-39页 |
·原位聚合 | 第39页 |
·纳米二氧化钛改性聚氯乙烯树脂分析 | 第39-42页 |
·硅烷偶联剂KH-570与PVC基体相互作用的分析 | 第39-40页 |
·原位聚合后纳米二氧化钛的热失重分析 | 第40-42页 |
第四章 纳米二氧化钛原位聚合改性聚氯乙烯性能研究 | 第42-60页 |
·实验部分 | 第42-43页 |
·实验药品 | 第42页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样片加工方法 | 第42-43页 |
·测试方法 | 第43页 |
·纳米TiO_2(未包覆)对PVC的原位聚合改性研究 | 第43-50页 |
·纳米TiO_2改性PVC的拉伸性能 | 第43-45页 |
·纳米TiO_2改性PVC的冲击强度 | 第45-46页 |
·纳米TiO_2改性PVC的维卡软化温度 | 第46-47页 |
·轻质CaCO_3 的添加对于纳米TiO_2改性PVC的影响 | 第47-50页 |
·不同溶剂中包覆纳米TiO_2对PVC的改性研究 | 第50-55页 |
·不同溶剂中包覆纳米TiO_2在 PVC中的分散情况 | 第51-52页 |
·不同溶剂中包覆纳米TiO_2改性PVC的拉伸性能 | 第52-53页 |
·不同溶剂中包覆纳米TiO_2改性PVC的断裂伸长率 | 第53页 |
·不同溶剂中包覆纳米TiO_2改性PVC的冲击强度 | 第53-54页 |
·不同溶剂中包覆的纳米TiO_2改性PVC的维卡软化温度 | 第54-55页 |
·甲苯中包覆的纳米TiO_2对 VC的改性 | 第55-60页 |
·机械性能 | 第55-57页 |
·维卡软化温度测试 | 第57-58页 |
·对于PVC维卡软化点提高的分析 | 第58-6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70-71页 |
附录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