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文献综述 | 第1-30页 |
| ·SO2污染现状 | 第8页 |
| ·国内外脱硫技术现状 | 第8-11页 |
| ·烟气脱硫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烟气脱硫微生物简介 | 第13-16页 |
| ·烟气二氧化硫性质 | 第16-17页 |
| ·酸性铁溶液脱硫机理 | 第17-25页 |
| ·非自由基反应机理 | 第17-20页 |
| ·自由基反应机理 | 第20-25页 |
| ·小结 | 第25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催化氧化亚硫酸盐机理 | 第25-28页 |
| ·微生物酸性铁离子溶液烟道气脱硫的研究现状及生物反应器 | 第28页 |
| ·本研究工作的出发点及内容简介 | 第28-30页 |
|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0-4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33页 |
|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 ·菌种 | 第31页 |
| ·烟道气组成 | 第31页 |
| ·培养基 | 第31-32页 |
| ·试剂 | 第32-33页 |
| ·实验方法 | 第33-41页 |
| ·模拟烟道气的配制 | 第33页 |
| ·酸性铁离子催化氧化脱硫实验 | 第33-34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催化氧化硫酸盐实验 | 第34-35页 |
| ·反应器的基本参数的测定(实验体系:空气-水) | 第35-36页 |
| ·在气升式反应器中进行烟道气脱硫实验 | 第36-38页 |
| ·分析方法 | 第38-41页 |
| 3 酸性铁离子催化氧化脱硫实验 | 第41-53页 |
| ·不同Fe(Ⅲ)浓度和不同O2浓度的脱硫效率 | 第41-44页 |
| ·Fe(Ⅱ)的还原量与O2含量的关系 | 第44-45页 |
| ·SO42-对反应的影响 | 第45-47页 |
| ·反应机理的提出 | 第47-49页 |
| ·过程控制分析 | 第49-51页 |
| ·基本假设 | 第49页 |
| ·控制步骤判别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4 氧化亚铁硫杆菌催化氧化亚硫酸盐实验 | 第53-61页 |
| ·SO3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 第53-55页 |
| ·氧化亚铁硫杆菌催化氧化亚硫酸根动力学方程 | 第55-57页 |
| ·底物浓度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57-58页 |
| ·pH值对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58-59页 |
| ·小结 | 第59-61页 |
| 5 反应器构建及反应器基本性能的测定 | 第61-66页 |
| ·反应器选型和构建 | 第61-62页 |
| ·平均气含率 | 第62-63页 |
| ·体积氧传质系数(KLa) | 第63页 |
| ·液体混合时间 | 第63-64页 |
| ·液体循环速度 | 第64-65页 |
| ·小结 | 第65-66页 |
| 6 气升式反应器中含T.f菌酸性铁溶液脱硫的初步探索 | 第66-69页 |
| ·理论分析 | 第66-67页 |
| ·基本假设 | 第66页 |
| ·反应速率分析 | 第66-67页 |
| ·实验结果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7 主要结论和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69-71页 |
|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附录 | 第76-79页 |
| 发表论文目录 | 第79-80页 |
| 声明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