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氨氧化生产丙烯腈湍动流化床反应器的模型化研究
| 英文题目 | 第1-4页 |
| 中文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符号说明 | 第9-13页 |
| 目 录 | 第13-1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8-43页 |
| ·丙烯腈生产技术 | 第18-24页 |
| ·丙烯腈的生产方法 | 第18-19页 |
| ·丙烯腈的生产工艺 | 第19-20页 |
| ·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 | 第20-23页 |
| ·丙烯腈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23-24页 |
| ·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反应器的模型化 | 第24-39页 |
| ·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的反应机理与动力学 | 第24-32页 |
| ·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的反应机理 | 第24-27页 |
| ·丙烯氨氧化合成丙烯腈的反应动力学 | 第27-32页 |
| ·工业湍动流化床反应器的模型化 | 第32-39页 |
| ·普通流化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 第32-34页 |
| ·湍动流化床反应器的数学模型 | 第34-39页 |
| ·内部有垂直换热器的工业湍动流化床的模型化 | 第39页 |
| ·模型参数的判识 | 第39-43页 |
| ·单变量的最优化问题 | 第40-41页 |
| ·多变量的最优化问题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丙烯腈合成反应器的结构及相关工艺流程 | 第43-46页 |
| ·与反应器相关的工艺流程 | 第43-44页 |
| ·丙烯腈合成流化床反应器结构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反应器的模型化 | 第46-69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6-50页 |
| ·秦霁光的晕相流动物理模型 | 第47页 |
| ·晕相流动模型的假设 | 第47页 |
| ·晕相流动模型方程 | 第47页 |
| ·有垂直内构件工业湍动流化床的数学模型 | 第47-50页 |
| ·过程分析和模型假设 | 第47-49页 |
| ·质平衡方程 | 第49-50页 |
| ·模型参数的求取 | 第50-69页 |
| ·模型中流体力学参数的求取 | 第50-56页 |
| ·自由鼓泡流化床中气泡大小的计算 | 第50-51页 |
| ·有垂直换热器的工业湍动流化床中气泡大小的计算 | 第51-56页 |
| ·气泡修正公式的提出 | 第51-52页 |
| ·气泡公式中参数的判识 | 第52-56页 |
| ·动力学参数的求取 | 第56-58页 |
| ·数学模型中其它参数的求取 | 第58-61页 |
| ·基础数据 | 第58页 |
| ·气体物性的计算 | 第58-61页 |
| ·其它参数的求取 | 第61页 |
| ·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61-69页 |
| ·计量学分析与关键组分的选取 | 第61-64页 |
| ·传递模型的求解 | 第64-65页 |
| ·最终组分单收、选择性以及转化率的求取 | 第65-69页 |
| 第五章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69-80页 |
| ·反应器模型的验证 | 第69-72页 |
| ·流动参数计算公式的验证 | 第69页 |
| ·反应器数学模型的验证 | 第69-72页 |
| ·反应器行为的研究 | 第72-78页 |
| ·反应器内各组分摩尔分率和空隙率的分布 | 第72-74页 |
| ·组分的摩尔组成沿床层高度的变化 | 第72-73页 |
| ·床层空隙率沿床层高度的变化 | 第73-74页 |
| ·操作参数对主要产物单收的影响 | 第74-78页 |
| ·反应温度对于主要产物单收的影响 | 第74-75页 |
| ·反应压力对于主要产物单收的影响 | 第75-76页 |
| ·氨比对于主要产物单收的影响 | 第76-77页 |
| ·空比对于主要产物单收的影响 | 第77-78页 |
| ·乳相返混对于主要产物单收的影响 | 第78页 |
| ·提高反应器性能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 第78-80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