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方法探究及其在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9页
一、 前言第9-22页
 (一) 废水处理方法简介第9-15页
  1. 物理处理法第9页
  2. 化学处理法第9页
  3. 物理化学处理法第9-10页
  4. 生物处理法第10-15页
   4.1 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第10-11页
    4.1.1 活性污泥法第10-11页
    4.1.2 生物膜法第11页
   4.2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第11-15页
    4.2.1 厌氧生物处理过程第11-12页
     4.2.1.1 厌氧生物处理原理第11-12页
     4.2.1.2 影响厌氧反应的主要因素第12页
    4.2.2 厌氧生物处理的优点第12-13页
    4.2.3 厌氧生物处理的缺点第13页
    4.2.4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应用第13-14页
    4.2.5 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与前景第14-15页
 (二)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技术第15-20页
  1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分类及载体选择第15-18页
   1.1 技术分类第15-16页
    1.1.1 交联法第15-16页
    1.1.2 共价结合法第16页
    1.1.3 吸附法第16页
    1.1.4 包埋法第16页
   1.2 载体的选择第16-18页
    1.2.1 无机载体类第16-17页
    1.2.2 有机载体类第17-18页
     1.2.2.1 天然有机载体类第17页
     1.2.2.2 人工合成有机载体类第17-18页
  2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8-19页
   2.1 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第18页
   2.2 氨氮废水的处理第18-19页
   2.3 难降解物质的处理第19页
   2.4 重金属废水的处理第19页
  3 固定化微生物细胞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第19-20页
 (三)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有关动态及前景第20-22页
二、 试验阶段一  固定化方法的探索第22-29页
 (一) 材料及方法第22-25页
  1 培养基配方(/L)第22页
  2 反应容器第22页
  3 产气量测定及气体分析第22-23页
   3.1 产气量的测定第22页
   3.2 气体成分分析第22页
   3.3 含量测定第22-23页
  4 固定化包埋菌球的制备第23-25页
   4.1 菌种第23-24页
    4.1.1 甲烷八叠球菌富集培养第23页
    4.1.2 涂片染色法计算甲烷八叠球菌含量第23-24页
    4.1.3 甲烷八叠球菌扩大培养方法第24页
   4.2 包埋载体和填充物第24页
   4.3 交联剂第24页
   4.4 固定化包埋菌球的制备第24-25页
  5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发酵第25页
 (二) 结果及分析第25-28页
  1 初始启动反应第25-26页
  2 100ml培养基发酵阶段第26-27页
  3 150ml、200ml培养基发酵阶段第27页
  4 固定化菌球性能第27-28页
 (三) 小结第28-29页
三、 实验阶段二  UASB废水反应阶段第29-42页
 (一) 材料及方法第29-32页
  1 废水来源第29页
   1.1 人工废水第29页
   1.2 豆制品废水第29页
  2 反应器第29页
  3 接种物第29页
  4 污泥的SS、VSS测定第29-30页
  5 产气量测定及成分分析第30页
  6 有机酸含量测定第30-31页
   6.1 峰高外标法定量第30页
   6.2 标准样的配制第30-31页
   6.3 样品的预处理第31页
    6.3.1 初始培养基乙酸浓度测定第31页
    6.3.2 进水培养基乙酸浓度测定第31页
    6.3.3 出水培养基乙酸浓度测定第31页
  7 固定化细胞的制备第31页
  8 固定化甲烷八叠球菌发酵第31-32页
 (二) 结果及分析第32-41页
  1 人工废水阶段第32-37页
   1.1 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变化第32页
   1.2 反应器容积负荷和COD去除率的变化第32-34页
   1.3 日产气量和pH值变化第34-35页
   1.4 气体甲烷含量变化第35-36页
   1.5 固定化菌球性能第36页
   1.6 结论第36-37页
  2 豆制品废水处理阶段第37-41页
   2.1 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变化第37页
   2.2 反应器容积负荷和COD去除率的变化第37-39页
   2.3 日产气量变化第39-40页
   2.4 pH值变化第40页
   2.5 产气中甲烷含量变化第40页
   2.6 出水挥发酸含量第40-41页
   2.7 固定化菌球的性能第41页
 (三) 小结第41-42页
四、 总结论第42-43页
五、 参考资料第43-45页
六、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冰洲石的矿物学特征及其褪色实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角色的安全访问控制的研究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