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8页 |
第一章 商河鼓子秧歌概况 | 第8-13页 |
第一节 作为乡俗仪礼的鼓子秧歌 | 第8-11页 |
1 、 鼓子秧歌的串村表演与乡村礼俗 | 第8-10页 |
2 、 鼓子秧歌的全县汇演与当代礼俗 | 第10-11页 |
第二节 作为民间艺术的鼓子秧歌 | 第11-13页 |
1 、 鼓子秧歌与舞台艺术 | 第11页 |
2 、 鼓子秧歌与仪式庆典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田野中的鼓子秧歌活动 | 第13-22页 |
第一节 四个村庄的调查 | 第13-17页 |
1 、 杨庙村 | 第13-14页 |
2 、 商家村 | 第14-15页 |
3 、 魏集村 | 第15-16页 |
4 、 白集村 | 第16-17页 |
第二节 从乡俗仪礼到民间艺术的变迁与传承 | 第17-19页 |
第三节 传承和变迁中的人生礼俗--乡俗仪礼与民间艺术之外的异度空间 | 第19-22页 |
第三章 社会和历史中鼓子秧歌的传承与变迁 | 第22-31页 |
第一节 鼓子秧歌与社会角色 | 第22-28页 |
1 、 “二老艺人”与鼓子秧歌的整理创作 | 第22-23页 |
2 、 文化馆员与鼓子秧歌的比赛机制 | 第23-25页 |
3 、 地方政府及其对鼓子秧歌的扶持 | 第25-26页 |
4 、 百姓在鼓子秧歌活动中的身份意识 | 第26-27页 |
5 、 社会角色的合力与鼓子秧歌的嬗变 | 第27-28页 |
第二节 鼓子秧歌变迁与传承的历史原因 | 第28-31页 |
1 、 艺术体制中的鼓子秧歌 | 第28-30页 |
2 、 现代化进程中的鼓子秧歌 | 第30-31页 |
结语: 形式的守恒 精神的回归 | 第31-33页 |
参考书目 | 第33-35页 |
附录 | 第35-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