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 第1-9页 |
第一部分 企业并购与反垄断法的模糊性 | 第9-17页 |
一、 企业并购及反垄断法控制 | 第9-10页 |
二、 反垄断法中企业并购控制制度的模糊性特征 | 第10-17页 |
(一) 法的模糊性理论 | 第11-13页 |
(二) 企业并购控制制度之模糊性探析 | 第13-17页 |
第二部分 美国和欧盟反垄断法中的企业并购控制制度 | 第17-31页 |
一、 美国控制企业并购的法律标准及应用 | 第17-22页 |
(一) 美国反垄断法干预和禁止并购的起始标准及并购申报 | 第17-18页 |
(二) 美国控制企业并购的综合审查标准 | 第18-22页 |
二、 欧盟控制企业并购的法律标准及应用 | 第22-27页 |
(一) 欧盟企业并购控制制度产生的背景 | 第23-24页 |
(二) 欧盟企业并购控制的制度门槛及并购申报 | 第24-25页 |
(三) 欧盟控制企业并购的综合审查标准 | 第25-27页 |
三、 美国与欧盟企业并购控制制度的比较 | 第27-31页 |
(一) 相似的判断标准和参考要素以及克服模糊性的预防制度 | 第27-29页 |
(二) 不同的经济学主张和政策立场蕴涵着并购控制的分歧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 跨国并购与国际反垄断法律冲突 | 第31-38页 |
一、 跨国并购带来反垄断法的国际冲突 | 第31-32页 |
二、 反垄断法(企业并购控制制度)的域外效力及其法律冲突 | 第32-34页 |
三、 反垄断法国际冲突的解决方法 | 第34-38页 |
(一) 国家间反垄断合作的双边协议 | 第34页 |
(二) 建立国际统一的反垄断法体制 | 第34-38页 |
第四部分 我国的企业并购控制制度 | 第38-43页 |
一、 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 | 第38-39页 |
二、 建立我国企业并购控制制度的设想 | 第39-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