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1.1 配电所自动化系统概述及发展情况 | 第7-8页 |
1.2 课题的提出和新技术应用 | 第8-11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1-12页 |
第2章 新型配电所自动化系统结构设计 | 第12-20页 |
2.1 系统总体结构的设计 | 第12-17页 |
2.2 DSP数据控制器和保护与控制主机介绍 | 第17-20页 |
第3章 DSP数据控制器的硬件设计 | 第20-35页 |
3.1 TMS320F206芯片介绍 | 第20-21页 |
3.2 DSP数据控制器硬件电路的设计 | 第21-35页 |
3.2.1 开关量信号输入和输出电路 | 第22-23页 |
3.2.2 模拟量信号采集电路 | 第23-29页 |
3.2.3 CAN总线控制器接口电路 | 第29-31页 |
3.2.4 看门狗和电源监测电路 | 第31-32页 |
3.2.5 CPLD系统控制逻辑电路 | 第32-35页 |
第4章 DSP数据控制器的软件编程 | 第35-46页 |
4.1 TMS320F206的软件基础和开发环境 | 第35-36页 |
4.2 DSP应用软件编程 | 第36-46页 |
4.2.1 DSP系统主程序 | 第36-39页 |
4.2.2 主程序通用项目 | 第39-43页 |
4.2.3 中断服务 | 第43-46页 |
第5章 主机操作系统平台和系统软件的设计 | 第46-57页 |
5.1 Linux内核源代码裁减和配置 | 第46-49页 |
5.1.1 核心源代码文件的获取 | 第46-47页 |
5.1.2 内核配置和编译 | 第47-49页 |
5.2 MiniGUI系统的建立 | 第49-51页 |
5.2.1 MiniGUI介绍 | 第49页 |
5.2.2 MiniGUI的配置和安装 | 第49-51页 |
5.3 基于KDevelop的系统软件开发 | 第51-57页 |
5.3.1 系统管理软件主要功能和结构框图 | 第51-54页 |
5.3.2 使用KDevelop开发系统软件GUI程序 | 第54-57页 |
第6章 配电所线路保护的实现 | 第57-70页 |
6.1 线路保护可选配置的设置 | 第57-58页 |
6.2 各种保护的特点及逻辑框图 | 第58-63页 |
6.2.1 三段电流保护 | 第58-59页 |
6.2.2 零序电流保护 | 第59-60页 |
6.2.3 三相一次重合闸 | 第60-61页 |
6.2.4 过负荷跳闸或告警 | 第61页 |
6.2.5 低周减载(ADLF) | 第61-62页 |
6.2.6 PT断线检测 | 第62-63页 |
6.3 保护软件中动态共享函数库的建立和应用 | 第63-70页 |
6.3.1 保护软件的结构 | 第63-64页 |
6.3.2 共享库的创建和使用 | 第64-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及科技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