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综述 | 第1-36页 |
·导电聚合物简介 | 第10-18页 |
·导电聚合物的结构特征 | 第10页 |
·导电聚合物的掺杂 | 第10-13页 |
·化学掺杂 | 第11-12页 |
·电化学掺杂 | 第12-13页 |
·界面电荷注入掺杂 | 第13页 |
·导电聚合物的电导特性 | 第13-17页 |
·导电聚合物中的载流子及导电机理 | 第13-15页 |
·影响导电聚合物电导率的主要因素 | 第15-17页 |
·导电聚合物的合成 | 第17页 |
·化学法合成导电聚合物 | 第17页 |
·电化学法合成导电聚合物 | 第17页 |
·光化学法合成导电聚合物 | 第17页 |
·导电聚合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 第17-18页 |
·聚吡咯纳米线的合成 | 第18-24页 |
·模板法合成聚吡咯纳米线 | 第19-23页 |
·以多孔膜的膜孔为模板合成聚吡咯纳米线或管 | 第19-22页 |
·以聚合物膜本身为模板合成聚吡咯纳米线 | 第22页 |
·用其他模板合成聚吡咯纳米线或管 | 第22-23页 |
·非模板法合成聚吡咯纳米线或管 | 第23-24页 |
·聚吡咯在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 第24-30页 |
·聚吡咯在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 第25-26页 |
·导电聚合物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 第25页 |
·聚吡咯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 第25-26页 |
·聚吡咯气敏、湿敏传感器 | 第26页 |
·离子传感器 | 第26-30页 |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特性参数 | 第26-27页 |
·聚吡咯在离子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 第27-30页 |
·导电聚合物在电催化方面的应用 | 第30-32页 |
·导电聚合物的电催化作用 | 第30-31页 |
·分散有金属的导电聚合物的电催化性能 | 第31-32页 |
·析氢电极的研究现状 | 第32-34页 |
·合金电极材料 | 第32-33页 |
·纳米材料电极 | 第33-34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34-36页 |
第二章 聚吡咯纳米线的合成、表征和导电性能 | 第36-54页 |
·聚吡咯纳米线的合成 | 第36-42页 |
·实验试剂、材料与仪器 | 第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聚吡咯纳米线的合成 | 第37-42页 |
·聚吡咯纳米线的形成机理 | 第37-38页 |
·恒电位下吡咯聚合及聚吡咯纳米线的生长过程 | 第38-39页 |
·聚合电位对吡咯聚合及聚吡咯纳米线的生长过程的影响 | 第39-41页 |
·单体浓度对吡咯聚合及聚吡咯纳米线的生长过程的影响 | 第41页 |
·聚吡咯的成核形式 | 第41-42页 |
·聚吡咯纳米线表征 | 第42-48页 |
·聚吡咯纳米线表征技术及原理 | 第42-4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3-48页 |
·红外光谱(FTIR)分析 | 第43-44页 |
·反应条件对聚吡咯纳米线形貌的影响 | 第44-48页 |
·聚吡咯纳米线的电导率 | 第48-52页 |
·由红外光谱得到的聚吡咯纳米线的本征电导率 | 第48-50页 |
·具有聚吡咯纳米线结构的膜的宏观电导率的测量 | 第50-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聚吡咯纳米线修饰电极用于制备pH传感器的研究 | 第54-72页 |
·概述 | 第54-55页 |
·实验方案 | 第55-57页 |
·实验试剂、材料与仪器 | 第55页 |
·聚吡咯膜电极的制备 | 第55-56页 |
·配置测试液 | 第56页 |
·膜电极对pH响应的测试 | 第56-5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7-67页 |
·聚吡咯纳米线修饰电极对pH的响应 | 第57页 |
·聚吡咯纳米线修饰电极的后处理对pH响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聚吡咯纳米线修饰电极的膜厚对pH响应的影响 | 第58-63页 |
·循环伏安法合成聚吡咯的扫描速度引起的对pH响应的影响 | 第63页 |
·NaCl浓度对pH响应的影响 | 第63-64页 |
·聚吡咯的氧化还原态对pH响应的影响 | 第64-66页 |
·电极的寿命 | 第66-67页 |
·响应机理 | 第67-71页 |
·理论基础 | 第67-69页 |
·响应机理分析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四章 聚吡咯纳米线修饰电极对电解析氢的催化作用 | 第72-98页 |
·电极析氢 | 第72-74页 |
·电解析氢过程 | 第72-73页 |
·析氢过电位及其影响因素 | 第73-74页 |
·析氢过电位 | 第73-74页 |
·影响析氢过电位的因素 | 第74页 |
·实验方案 | 第74-78页 |
·实验试剂、材料与仪器 | 第74-75页 |
·Ni-EDTA、Cu-EDTA络合溶液的配置 | 第75-76页 |
·电极的制备 | 第76-78页 |
·聚吡咯纳米线修饰电极的制备备 | 第76-77页 |
·金属(Fe、Ni、Cu)/聚吡咯电极的制备 | 第77-78页 |
·各种电极对电解析氢的催化性能的测试 | 第78页 |
·聚吡咯纳米线修饰电极在电解析氢中的行为 | 第78-82页 |
·聚吡咯纳米线的修饰对析氢过电位的影响 | 第78-79页 |
·聚合电量对析氢过电位的影响 | 第79-80页 |
·温度对析氢过电位的影响 | 第80-81页 |
·聚吡咯纳米线修饰电极的稳定性 | 第81-82页 |
·金属/聚吡咯电极的电解析氢催化性能 | 第82-96页 |
·Fe/PPy电极的析氢催化性能 | 第82-90页 |
·不同加铁方法得到的Fe/PPy电极析氢催化性能的比较 | 第82-85页 |
·后处理对Fe/PPy电极析氢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85-86页 |
·Fe/PPy(a)电极对析氢过程的催化作用 | 第86-90页 |
·Ni/PPy电极的析氢催化性能 | 第90-93页 |
·不同加镍方法得到的Ni/PPy的催化性能比较 | 第90-93页 |
·温度对Ni/PPy(a)电极析氢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93页 |
·Ni/PPy(a)电极的稳定性 | 第93页 |
·Cu/PPy(a)电极的析氢催化性能 | 第93-95页 |
·加入不同金属的聚吡咯纳米线析氢催化性能的比较 | 第95-96页 |
·聚吡咯纳米线修饰电极在析氢过程中工业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96-97页 |
·技术可行性 | 第96页 |
·经济可行性 | 第96-97页 |
·市场前景 | 第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纳米粒子的制备与性质 | 第98-106页 |
·纳米粒子 | 第98-103页 |
·纳米粒子的特性 | 第98-100页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98-100页 |
·表面效应 | 第100页 |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00页 |
·小尺寸效应 | 第100页 |
·纳米粒子尺寸的评估 | 第100-102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法 | 第101页 |
·X射线衍射线线宽法 | 第101页 |
·比表面积法 | 第101页 |
·光子相关谱法 | 第101-102页 |
·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02-103页 |
·沉淀法 | 第102页 |
·水热法 | 第102-103页 |
·微乳液法 | 第103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103页 |
·半导体纳米粒子 | 第103-105页 |
·CdS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104-105页 |
·微乳液法 | 第104页 |
·在高聚物骨架中制备CdS纳米粒子 | 第104-105页 |
·其他方法 | 第105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 | 第105-106页 |
第六章 半导体CdS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 第106-11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106页 |
·制备方法 | 第106-107页 |
·CdS纳米的形成机理 | 第107页 |
·CdS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107-110页 |
·CdS纳米粒子粒径评估 | 第107-109页 |
·根据UV-Vis吸收光谱中吸收峰的蓝移估算CdS纳米粒子径 | 第107-108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法评估CdS纳米粒子粒径 | 第108-109页 |
·CdS纳米粒子晶型的测定 | 第109-110页 |
·CdS纳米粒子的生长过程 | 第110-111页 |
·反应条件的影响 | 第111-115页 |
·温度对CdS纳米粒子粒度的影响 | 第111页 |
·HSCH2COOH用量对CdS纳米粒子粒度的影响 | 第111-114页 |
·溶液pH值对CdS纳米粒子粒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 第114-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33页 |
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133-134页 |
致谢 | 第1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