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第一部分 案例正文 | 第11-30页 |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现状概述 | 第12-14页 |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第14-15页 |
城市发展和机场发展的矛盾 | 第14页 |
城市发展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 第14-15页 |
竞争对手的发展对白云机场的挑战 | 第15页 |
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的基本规划 | 第15-20页 |
新白云机场规划指导思想 | 第15-16页 |
新白云机场规划特点 | 第16页 |
新白云机场一期工程概况 | 第16-17页 |
新白云机场总平面规划 | 第17-18页 |
政府对新白云机场周边的控制性规划 | 第18-19页 |
新白云机场交通系统规划 | 第19-20页 |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框架 | 第20-26页 |
新机场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框架 | 第20-21页 |
老机场的管理模式与组织框架 | 第21-26页 |
白云机场在我国及周边地区机场布局中的地位 | 第26-30页 |
我国机场布局 | 第26页 |
白云机场在机场布局中的地位 | 第26-30页 |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 | 第30-62页 |
1 中枢机场国际比较研究 | 第31-38页 |
1.1 中枢航线结构 | 第31-32页 |
1.1.1 中枢结构定义 | 第31-32页 |
1.1.2 中枢结构分类 | 第32页 |
1.2 成为中枢机场的要素 | 第32-33页 |
1.3 中枢机场的优势、劣势分析 | 第33-35页 |
1.3.1 中枢航线网络的优势 | 第33-34页 |
1.3.2 中枢航线网络的劣势 | 第34-35页 |
1.4 中枢流程设计原则 | 第35页 |
1.5 建立中枢航线结构的意义和必要性 | 第35-38页 |
2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实施中枢机场战略的可行性研究 | 第38-52页 |
2.1 可行性分析方法 | 第38页 |
2.1.1 SWOT分析法 | 第38页 |
2.1.2 PEST分析法 | 第38页 |
2.2 白云机场发展中枢机场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38-45页 |
2.2.1 发展机会分析 | 第39-43页 |
2.2.2 威胁与风险 | 第43-45页 |
2.3 白云机场发展中枢机场的内部环境分析 | 第45-49页 |
2.3.1 优势 | 第45-48页 |
2.3.2 劣势 | 第48-49页 |
2.4 同等机场竞争分析:辐射航线分析 | 第49页 |
2.5 SWOT矩阵 | 第49-51页 |
2.6 结论 | 第51-52页 |
3 构建白云中枢机场的战略实施方案 | 第52-62页 |
3.1 建立符合复合型中枢机场的运营管理模式 | 第52-53页 |
3.1.1 新机场管理公司 | 第52-53页 |
3.1.2 新机场经营公司 | 第53页 |
3.2 推行机构精干、运行高效的中枢机场运营机制 | 第53-56页 |
3.2.1 通过资产重组整合,分级组成板块,建立两级经营机构与三级基础管理相结合的企业运行管理机制 | 第53-55页 |
3.2.2 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建立新的企业激励与约束机制 | 第55-56页 |
3.3 建立健全新白云机场的信息管理系统 | 第56-58页 |
3.3.1 主要子系统及其与旅客的信息交换的实现方式 | 第56-57页 |
3.3.2 新机场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 | 第57-58页 |
3.4 设计完善的中枢机场旅客及行李流程 | 第58-60页 |
3.4.1 国际航线旅客流程 | 第58-59页 |
3.4.2 国内航线旅客流程 | 第59页 |
3.4.3 国际、国内旅客互中转 | 第59页 |
3.4.4 行李流程 | 第59-60页 |
3.5 机场与航空公司共建中枢辐射系统 | 第60页 |
3.6 创造优良的净空条件,合理使用空域 | 第60-62页 |
参考资料、文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