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金化痰汤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支气管扩张的疗效观察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11-39页 |
·祖国医学对支气管扩张的认识 | 第11-21页 |
·支气管扩张的源流 | 第11页 |
·病因 | 第11-12页 |
·病机 | 第12-13页 |
·病理特点及演变规律 | 第13-15页 |
·肺虚为本,累及它脏 | 第13-14页 |
·它脏及肺 | 第14页 |
·以痰、火(热)、瘀为主要病理表现 | 第14-15页 |
·辩证分型 | 第15-16页 |
·治法研究 | 第16-20页 |
·中药治疗 | 第16-19页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19-20页 |
·其他疗法 | 第20页 |
·研究现状与展望 | 第20-21页 |
·现代医学对支气管扩张的认识 | 第21-31页 |
·支气管扩张的概况 | 第21页 |
·病因 | 第21-23页 |
·呼吸道感染 | 第21-22页 |
·支气管阻塞因素 | 第22-23页 |
·发病机制 | 第23-24页 |
·病理和病理生理 | 第24-25页 |
·临床表现 | 第25页 |
·诊断标准 | 第25-26页 |
·治疗 | 第26-28页 |
·内科治疗 | 第26-27页 |
·手术治疗 | 第27-28页 |
·与炎症反应有关的指标 | 第28-30页 |
·本研究选取的理化指标 | 第28-29页 |
·相关的临床指标比较 | 第29页 |
·其他炎症因子指标 | 第29-30页 |
·研究现状与展望 | 第30-31页 |
·对清金化痰汤的认识 | 第31-34页 |
·清金化痰汤的组方和药物分析 | 第31-33页 |
·清金化痰汤的临床运用 | 第33-34页 |
·对穴位注射疗法的认识 | 第34-39页 |
·穴注的概况 | 第34-35页 |
·穴注的作用机制 | 第35-36页 |
·穴注的取穴原则与用药原则 | 第36页 |
·本研究的选穴及其用药 | 第36-37页 |
·治疗支气管扩张的选穴 | 第36页 |
·可选用药物的功效 | 第36-37页 |
·穴注的临床应用 | 第37-39页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第39-46页 |
·研究对象 | 第39-40页 |
·病例来源 | 第39页 |
·诊断标准 | 第39页 |
·西医诊断标准及临床分期 | 第39页 |
·中医证型标准 | 第39页 |
·病例选择标准 | 第39-40页 |
·纳入标准 | 第39-40页 |
·排除标准 | 第40页 |
·剔除的标准 | 第40页 |
·一般资料 | 第40-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42页 |
·随机化分组 | 第41页 |
·治疗方法 | 第41-42页 |
·对照组的治疗方法 | 第41页 |
·治疗组的治疗方法 | 第41-42页 |
·疗程 | 第42页 |
·临床观察指标 | 第42-43页 |
·安全性观测 | 第42页 |
·疗效性观测 | 第42页 |
·症状、体征观察量表 | 第42-43页 |
·疗效评定标准 | 第43页 |
·统计分析 | 第43页 |
·结果 | 第43-46页 |
·治疗组与对照组证候疗效比较 | 第43页 |
·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症状和体征比较 | 第43-44页 |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 | 第44-45页 |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的比较 | 第45-46页 |
第三章 讨论 | 第46-52页 |
·选题依据 | 第46页 |
·本研究组方及药物分析 | 第46-49页 |
·中药的组方及药物分析 | 第46-48页 |
·穴注的选穴及药物分析 | 第48-49页 |
·研究结果分析 | 第49-52页 |
·对支气管扩张患者临床证候的影响 | 第49-50页 |
·对支气管扩张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 第50页 |
·对支气管扩张患者炎症指标的影响 | 第50-51页 |
·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安全性指标的影响 | 第51-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 | 第57-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