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3页 |
| 文章摘要 | 第3-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案例正文目录 | 第8-28页 |
| 一、 广东邮电业的历史回顾 | 第8-12页 |
| 1. 古代岭南的邮驿事业 | 第8-9页 |
| 2. 近代广东的邮政事业 | 第9-10页 |
| 3. 现代广东的邮电事业 | 第10页 |
| 4. 当代广东电信事业的腾飞 | 第10-12页 |
| 5. 广东电信设备更新换代进度 | 第12页 |
| 二、 “广东电信”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特点 | 第12-20页 |
| 1. 管理架构的变迁 | 第12-13页 |
| 2. 企业性质 | 第13页 |
| 3. 人力资源 | 第13-15页 |
| 4. 投资 | 第15页 |
| 5. 经营 | 第15-16页 |
| 6. 专业业务划分 | 第16-20页 |
| 三、 广东电信业同行 | 第20-23页 |
| 1. 中联通 | 第20-21页 |
| 2. 铁路专用通信网 | 第21-22页 |
| 3. 有线电视网 | 第22-23页 |
| 案例相关讨论题 | 第23-28页 |
| 案例分析目录 | 第28-61页 |
| 1、 广东电信业独家垄断的必然性 | 第28-30页 |
| 1.1 历史的必然性 | 第28-29页 |
| 1.2 国外电信运营管理演变简介 | 第29-30页 |
| 1.2.1 政企合一、邮电合营、国家直接垄断经营时期 | 第29-30页 |
| 1.2.2 政企分开、邮电分营或国营公司垄断经营时期 | 第30页 |
| 1.2.3 电信股份公司或私营电信公司垄断经营时期 | 第30页 |
| 1.2.4 电信市场全面开放,公平竞争时期 | 第30页 |
| 2、 “广东电信”突飞猛进的发展 | 第30-33页 |
| 2.1 市内电话 | 第30页 |
| 2.2 长途电话 | 第30-31页 |
| 2.3 交换和传输设备 | 第31页 |
| 2.4 卫星通信 | 第31-32页 |
| 2.5 新兴业务 | 第32页 |
| 2.6 增值服务 | 第32页 |
| 2.7 核心技术 | 第32-33页 |
| 3、 “广东电信”取得迅猛发展的根本原因 | 第33-34页 |
| 3.1 国家政策扶持 | 第33页 |
| 3.2 社会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育 | 第33页 |
| 3.3 技术进步 | 第33页 |
| 3.4 策略正确 | 第33-34页 |
| 4、 “广东电信”独家垄断弊端渐显 | 第34-39页 |
| 4.1 成本测算缺乏透明度 | 第34页 |
| 4.2 收费依据不足 | 第34-35页 |
| 4.3 资费定价无原则 | 第35页 |
| 4.4 其它弊端 | 第35-37页 |
| 4.5 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39页 |
| 5、 寡头垄断市场中“广东电信”的压力 | 第39-50页 |
| 5.1 政府干预的措施 | 第39-40页 |
| 5.2 入世(WTO)的压力 | 第40-42页 |
| 5.3 经济模型 | 第42-44页 |
| 5.4 博弈论的原理 | 第44-46页 |
| 5.5 竞争领域及竞争者 | 第46-47页 |
| 5.6 博弈局势 | 第47-50页 |
| 6. 总结 | 第50-61页 |
| 6.1 环境对电信业的影响 | 第50-51页 |
| 6.2 SWOT分析 | 第51-56页 |
| 6.3 PORTBR理论:竞争环境的结构化分析 | 第56-57页 |
| 6.4 “广东电信”世纪交替的总体战略 | 第57-61页 |
| 6.4.1 从全局高度正确认识力入WTO的必要性 | 第57页 |
| 6.4.2 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 第57页 |
| 6.4.3 针对入世后会遇到的挑战可采取的对策 | 第57-61页 |
| 6.4.3.1 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第57-58页 |
| 6.4.3.2 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 第58页 |
| 6.4.3.3 强化财务管理职能 | 第58-59页 |
| 6.4.3.4 建立贴近市场的营销管理机制 | 第59-60页 |
| 6.4.3.5 利用现有资源为网络升级做准备 | 第60页 |
| 6.4.3.6 在竞争中寻找合作伙伴 | 第60页 |
| 6.4.3.7 注重品牌形象开展多元化经营 | 第60-61页 |
| 6.4.3.8 抓住机会向国际市场开拓 | 第61页 |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 附录一: 全球范围内电信企业强强联合大事年表 | 第62-63页 |
| 附录二: 注释 | 第63-64页 |
| 附录三: 参考文献 | 第64-65页 |
| 致谢词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