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线路及杆塔论文--线路检修论文

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新解析

第一章 绪论第1-17页
 1.1 课题背景及其选题意义第6页
 1.2 压输电线故障测距原理和方法的分类第6-15页
  1.2.1 行波法第6-8页
  1.2.2 故障分析法第8-14页
  1.2.3 智能化测距方法第14-15页
 1.3 各种测距方法的比较第15-16页
  1.3.1 使用工频量与解微分方程法的测距方法对比第15页
  1.3.2 采用集中参数电路与同类采用分布参数电路模型的测距方法对比第15页
  1.3.3 采用工频量与利用行波的测距方法对比第15-16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单侧工频量方法新解第17-34页
 2.1 引言第17-18页
 2.2 短路类型区分和选相第18-21页
 2.3 双侧电源单回长线短路故障测距第21-31页
  2.3.1 基本关系式第22页
  2.3.2 故障测距方程第22-26页
  2.3.3 故障测距算法评价第26-31页
 2.4 环网结构中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第31页
 2.5 双侧电源线路故障测距数字仿真第31-33页
 2.6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多端输电线路故障测距时域新方法第34-42页
 3.1 引言第34页
 3.2 双端信息故障测距第34-35页
 3.3 三端信息T型结线故障测距第35-37页
  3.3.1 故障分支识别第36-37页
  3.3.2 三段线路的二端化第37页
 3.4 故障测距数字仿真第37-41页
  3.4.1 双端线路故障测距仿真第38-39页
  3.4.2 T型线路故障测距仿真第39-41页
 3.5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串补电容输电线短路故障定位方法第42-51页
 4.1 引言第42页
 4.2 串补电容电路等效模型第42-45页
 4.3 不同步采样相角δ、的求取第45-46页
 4.4 定位方程第46-49页
 4.5 仿真计算第49-50页
 4.6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结论第51-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多元复合分散体系悬浮PVC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下一篇:电力系统母线负荷预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