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研究重组材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 第9页 |
·重组木的研究动态 | 第9-11页 |
·国外重组木的研究动态 | 第9-10页 |
·国内重组木的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重组竹的研究动态 | 第11页 |
·木竹重组材的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12-13页 |
2 木竹重组材用原材料性能评价 | 第13-1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14页 |
·材料采集 | 第13页 |
·试件加工 | 第13页 |
·测试方法 | 第13页 |
·试验设备 | 第13-1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4-17页 |
·淡竹的物理性能 | 第14-15页 |
·密度 | 第14-15页 |
·干缩性 | 第15页 |
·淡竹的力学性能 | 第15-16页 |
·泡桐的物理性能 | 第16页 |
·密度 | 第16页 |
·干缩性 | 第16页 |
·泡桐的力学性能 | 第16-17页 |
·讨论与建议 | 第17-18页 |
3 木竹重组材构成单元的制备研究 | 第18-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8-21页 |
·试验材料 | 第18页 |
·试验设备 | 第18-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20页 |
·竹束、木束的制备方法 | 第19页 |
·重组竹(一)的制备 | 第19页 |
·重组竹(二)的制备 | 第19-20页 |
·测试方法 | 第20-21页 |
·竹束、木束细度的测试方法 | 第20页 |
·竹束、木束抗拉强度的测试方法 | 第20-21页 |
·竹青表面接触角的测试方法 | 第21页 |
·重组竹(一)内结合强度测试方法 | 第21页 |
·重组竹(二)的 MOR、MOE、耐老化性能测试方法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9页 |
·竹束、木束的细度 | 第21-23页 |
·竹束、木束的抗拉强度 | 第23页 |
·NaOH 对竹青表面接触角的影响 | 第23-25页 |
·竹青细度对重组材(一)胶合性能的影响 | 第25-26页 |
·细度与重组材(二)MOR、MOE、耐老化性能的关系 | 第26-28页 |
·细度与重组材(二)MOR、MOE 的关系 | 第26-27页 |
·细度与重组材(二)耐老化性能的关系 | 第27-28页 |
·构成单元细度与木竹重组材层内混杂效果的关系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4 不同混杂比对木竹重组材性能的影响研究 | 第30-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5页 |
·试验材料 | 第30页 |
·试验设备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5页 |
·木竹重组材关键工艺的确定 | 第30-35页 |
·木竹重组材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35页 |
·木竹重组材测试方法的确定 | 第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5 不同混杂比下木竹重组材防腐性能的研究 | 第46-4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试验材料 | 第46页 |
·试验设备 | 第46-47页 |
·测试方法 | 第4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49页 |
6 最佳混杂比下木竹重组材阻燃性能的研究 | 第49-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试验设备 | 第49页 |
·试验方法 | 第49-50页 |
·测试方法 | 第5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0-52页 |
·小结 | 第52-53页 |
7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详细摘要 | 第60-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