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5页 |
1. 书画鉴赏行为的源流 | 第7-10页 |
2. 董其昌在书画史和鉴赏史上的地位 | 第10-12页 |
3. 当下学界对董其昌鉴赏思想研究的现状与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第一章 董其昌鉴赏行为的性质:文人鉴赏 | 第15-30页 |
·关于中、晚明时期社会鉴藏状况的考察 | 第15-19页 |
·文人鉴赏的使命 | 第19-23页 |
·董氏画论中的思想内核 | 第23-27页 |
·文人的选择:鉴赏还是鉴别 | 第27-30页 |
第二章 董其昌鉴赏行为的条件与意图 | 第30-47页 |
·结缘书画:董氏鉴赏的经验与体验 | 第30-36页 |
·董氏结缘书画的交游 | 第30-32页 |
·董氏作为书画家的体验对鉴赏的作用 | 第32-35页 |
·董氏作为绘画史论家和画坛领袖身份对其鉴赏的影响 | 第35-36页 |
·文化中的鉴赏者:董其昌的思想模式 | 第36-4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36-38页 |
·晚明心学的基本状况 | 第38-39页 |
·董其昌对禅宗教义的理解 | 第39-43页 |
·思想中的鉴赏 | 第43-44页 |
·董其昌个人气质趣味对其鉴赏发生的影响 | 第44-47页 |
第三章 董其昌的鉴赏方法 | 第47-65页 |
·品墨赏笔:董其昌鉴赏方法的主要特征 | 第47-53页 |
·董其昌鉴赏具体方法举隅及评价 | 第53-58页 |
·董氏对比较法的运用 | 第54页 |
·董氏对辨识法的运用 | 第54-56页 |
·董氏对分类法的运用 | 第56-58页 |
·《随笔》的禅学话语特征及其内容的矛盾现象 | 第58-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