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观的重庆红池坝中山草甸景区景观规划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34页 |
·山地草甸景观内涵 | 第10-15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山地草甸草地类型及分布 | 第11-12页 |
·南方山地草甸草地资源特点 | 第12-13页 |
·山地草甸景观的特征 | 第13-14页 |
·山地草甸景观的功能 | 第14-15页 |
·国内外草甸(草地)景观研究进展 | 第15-18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基于生态观的相关分析方法 | 第18-27页 |
·基于GIS的生态敏感性分析 | 第18-23页 |
·基于GIS的景观视觉分析 | 第23-24页 |
·基于GIS的生态适宜性分析 | 第24-27页 |
·基于生态观的相关景观规划理论 | 第27-34页 |
·景观生态学理论 | 第27-29页 |
·环境规划学理论 | 第29-30页 |
·以区域生态分析为基础的景观规划理论 | 第30-31页 |
·景观美学理论 | 第31页 |
·现代闲暇游憩学理论 | 第31-34页 |
第2章 引言 | 第34-38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34页 |
·研究范围及内容 | 第34-35页 |
·研究范围 | 第34-35页 |
·研究内容 | 第35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5-37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35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35-37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37-38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38-46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38-41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38-41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41页 |
·研究方法 | 第41-46页 |
·生态调查与资料搜集 | 第42页 |
·生态敏感性分析 | 第42-43页 |
·景观视觉分析 | 第43页 |
·生态适宜性分析 | 第43-46页 |
第4章 研究区生境特点分析 | 第46-58页 |
·地形地势分析 | 第46-49页 |
·植被资源分析 | 第49-51页 |
·水文条件分析 | 第51-52页 |
·交通现状分析 | 第52-53页 |
·用地类型分析 | 第53-55页 |
·景观可视性分析 | 第55-58页 |
第5章 研究区生态敏感性分析与景观生态适宜性评价 | 第58-70页 |
·生态敏感性分析 | 第58-63页 |
·分析因子的选择 | 第58页 |
·单因子等级划分及评价图 | 第58-60页 |
·权重值的确定 | 第60页 |
·综合分析与敏感区划分 | 第60-62页 |
·生态保护区划分及保护措施 | 第62-63页 |
·生态适宜性评价 | 第63-70页 |
·评价因子的选择 | 第64页 |
·单因子等级划分及评价图 | 第64-65页 |
·权重值的确定 | 第65-66页 |
·综合评价与适宜区划分 | 第66-67页 |
·建设区域划分及规划措施 | 第67-70页 |
第6章 研究区景观规划生态途径探析 | 第70-86页 |
·总体规划定位 | 第70-73页 |
·风格定位 | 第70-71页 |
·规划原则 | 第71-72页 |
·布局策略 | 第72-73页 |
·景观要素规划生态途径探析 | 第73-86页 |
·植被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 第73-77页 |
·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 第77-80页 |
·道路体系的合理营造 | 第80-83页 |
·附属游憩设施的营造 | 第83-86页 |
第7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6-92页 |
·研究结论 | 第86-90页 |
·本文研究成果 | 第86-88页 |
·本文创新性 | 第88-90页 |
·讨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致谢 | 第96-98页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