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论文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2-15页 |
| 第二章 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工程地质特性及其稳定性分析 | 第15-26页 |
| ·花岗岩风化残积土边坡坡体的结构类型 | 第15-17页 |
| ·稳定的坡体结构 | 第16页 |
| ·欠稳定的坡体结构 | 第16-17页 |
| ·不稳定的坡体结构 | 第17页 |
| ·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破坏方式及破坏机理 | 第17-21页 |
| ·圆弧形滑动模型 | 第17-18页 |
| ·完全平面形滑动模型 | 第18-19页 |
| ·前缘剪出形滑动模型 | 第19-20页 |
| ·楔形双滑面滑动模型 | 第20页 |
| ·崩塌破坏 | 第20-21页 |
| ·坡面冲刷 | 第21页 |
| ·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滑坡特性 | 第21-24页 |
| ·花岗岩残积土边坡滑坡的特点 | 第22页 |
| ·滑坡形成的内在机理 | 第22-24页 |
| ·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汕梅高速高边坡工程地质条件及锚固前稳定性计算 | 第26-34页 |
| ·工程地质条件 | 第26-28页 |
| ·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 | 第26-27页 |
| ·地层岩性 | 第27页 |
| ·水文地质 | 第27页 |
| ·地震 | 第27-28页 |
| ·高边坡施工概况 | 第28页 |
| ·锚固前边坡稳定性计算 | 第28-33页 |
| ·计算模型 | 第28-30页 |
| ·条块划分 | 第30-31页 |
| ·参数选取 | 第31-32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2-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锚固边坡现场测试 | 第34-61页 |
| ·仪器埋设 | 第34-37页 |
| ·框架内力的测试 | 第34-35页 |
| ·框架梁所受地基反力的测试 | 第35-36页 |
| ·锚索预应力在风化残积土边坡中传递及分布规律的测试 | 第36-37页 |
| ·锚固段锚索轴力的分布及其随时间损失情况的测试 | 第37页 |
| ·框架内力分析 | 第37-46页 |
| ·直接测试结果 | 第37-40页 |
| ·梁弯矩换算 | 第40-41页 |
| ·梁弯矩理论计算 | 第41-45页 |
| ·结果分析 | 第45-46页 |
| ·框架梁所受地基反力 | 第46-48页 |
| ·实测结果 | 第46页 |
| ·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 ·锚索预应力在风化残积土边坡中的传递规律 | 第48-55页 |
| ·测试结果 | 第48-50页 |
| ·理论计算 | 第50-54页 |
| ·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 ·锚固段锚索轴力的分布及其随时间的损失情况 | 第55-58页 |
| ·测试结果 | 第55-58页 |
| ·结果分析 | 第58页 |
| ·小结 | 第58-61页 |
| 第五章 锚固后边坡稳定性计算 | 第61-68页 |
| ·计算模型 | 第61-62页 |
| ·计算参数 | 第62-63页 |
| ·计算锚固预应力 | 第62-63页 |
| ·边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 第63页 |
| ·计算公式推导 | 第63-64页 |
| ·条块划分 | 第64页 |
| ·锚固后边坡稳定性计算分析 | 第64-67页 |
| ·无折减情况下边坡稳定性计算 | 第64-65页 |
| ·锚固力折减后边坡稳定性计算 | 第65-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 第68-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附录一 | 第73-82页 |
| 附录二 | 第82-86页 |
| 致谢 | 第86-87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