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企业年金的内涵 | 第10页 |
·企业年金的特点 | 第10-11页 |
·企业年金的作用 | 第11页 |
·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模式 | 第11-12页 |
·企业年金投资资产组合理论 | 第12-13页 |
·企业年金的投资风险防范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2 企业年金概述 | 第16-28页 |
·企业年金的内涵 | 第16-18页 |
·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 | 第16-17页 |
·企业年金与商业保险 | 第17-18页 |
·企业年金计划的类型及选择 | 第18-21页 |
·企业年金的类型及比较 | 第18-20页 |
·我国企业年金计划模式的选择 | 第20-21页 |
·国外企业年金的发展及投资经验借鉴 | 第21-25页 |
·国外企业年金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21-23页 |
·国外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经验借鉴 | 第23-25页 |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分析 | 第25-28页 |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 企业年金的投资管理 | 第28-32页 |
·企业年金投资运营的意义及目标 | 第28页 |
·企业年金投资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企业年金投资现状及问题 | 第29-32页 |
·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29-30页 |
·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的限制 | 第30-31页 |
·投资管理人素质参差不齐 | 第31-32页 |
4 企业年金的投资组合策略分析 | 第32-39页 |
·企业年金投资组合决策程序 | 第32-33页 |
·企业年金投资工具分析 | 第33-35页 |
·金融工具 | 第33-35页 |
·实物工具 | 第35页 |
·企业年金基金资产配置与调整 | 第35-39页 |
·资产配置的内涵 | 第35-36页 |
·资产配置的调整 | 第36-37页 |
·企业年金资产配置的案例分析 | 第37-39页 |
5 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组合模型实证研究 | 第39-52页 |
·Markowitz资产组合理论 | 第39-43页 |
·基本假设 | 第39页 |
·投资组合的报酬与风险 | 第39-40页 |
·有效证券组合的建立 | 第40-42页 |
·使用无风险资产改进Markowitz有效集 | 第42页 |
·模型应用的局限性 | 第42-43页 |
·投资组合绩效评估 | 第43页 |
·经典的Markowitz模型在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组合中的运用 | 第43-52页 |
·Markowitz模型的理论应用 | 第43-44页 |
·投资组合实证研究 | 第44-52页 |
6 企业年金投资风险管理 | 第52-57页 |
·企业年金投资风险种类 | 第52-54页 |
·企业年金风险治理案例分析 | 第54-57页 |
·国外年金风险治理的实例及其影响 | 第54-55页 |
·从上海社保基金案看我国企业年金的组织形式 | 第55-57页 |
7 完善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监管体系的对策 | 第57-68页 |
·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模式分类与比较 | 第57-59页 |
·我国企业年金监管体系的构建 | 第59-62页 |
·加强我国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政策建议 | 第62-68页 |
·完善企业年金制度的法律体系,加强宣传教育 | 第62-63页 |
·加强投资管理人内部监控 | 第63-64页 |
·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拓宽企业年金的投资渠道 | 第64-65页 |
·大力培养专业的投资管理机构 | 第65-66页 |
·加强投资监管的信息化、网络化工程建设 | 第66-67页 |
·加强国际间企业年金计划的合作 | 第67-68页 |
结束语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1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