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团簇的性质及研究意义 | 第11-23页 |
·团簇的基本性质 | 第11-12页 |
·团簇的实验研究方法 | 第12-15页 |
·团簇的制备方法 | 第12-14页 |
·团簇的检测和表征方法 | 第14-15页 |
·团簇的理论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7-23页 |
·过渡金属团簇 | 第17-20页 |
·碳纳米管简介 | 第20-21页 |
·掺碳过渡金属团簇及其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23-51页 |
·密度泛函理论 | 第23-34页 |
·多粒子Hamilton 量 | 第24-25页 |
·价电子近似和绝热近似 | 第25-26页 |
·量子多体理论: 化学近似方法 | 第26-27页 |
·Hohenberg-Kohn 定理 | 第27-29页 |
·自洽Kohn-Sham 方程 | 第29-32页 |
·交换关联泛函 | 第32-34页 |
·正交化平面波方法和赝势方法 | 第34-39页 |
·平面波方法 | 第34-36页 |
·正交化平面波方法 | 第36-37页 |
·赝势方法 | 第37-39页 |
·团簇体系的计算方法 | 第39-43页 |
·超原胞(Supercell) 近似 | 第39-40页 |
·能量最小化的计算方法 | 第40-41页 |
·自洽电子弛豫方法 | 第41页 |
·Hellmann-Feynman 力和优化算法 | 第41页 |
·密度泛函计算软件简介 | 第41-43页 |
·PWscf 计算软件介绍 | 第43-51页 |
·输入文件中参数的设定 | 第44-47页 |
·结构优化计算及后续数据处理 | 第47-51页 |
第三章 A_nC_2(A=Fe,Co,Ni,Cu) 团簇的几何结构性质 | 第51-60页 |
·计算方法 | 第51-53页 |
·计算方案的测试情况介绍 | 第53-54页 |
·A_nC_2(A=Fe,Co,Ni,Cu) 团簇的几何结构 | 第54-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四章 A_nC_2(A=Fe,Co,Ni,Cu) 团簇的能量性质和磁性 | 第60-65页 |
·A_nC_2(A=Fe,Co,Ni,Cu,n = 1 - 3) 团簇的结合能 | 第60-61页 |
·A_nC_2(A=Fe,Co,Ni,Cu,n = 1 - 3) 团簇的离解能 | 第61-63页 |
·A_nC_2(A=Fe,Co,Ni,Cu,n = 1 - 3) 团簇的磁性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