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12页 |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的对比分析 | 第17-18页 |
·现有研究的简要述评 | 第18-19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主要创新点 | 第19-21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论文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2章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相关理论 | 第24-52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 | 第24-36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定义 | 第24-27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分类 | 第27-30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的特征 | 第30-31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的作用 | 第31-33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与相关系统的关系 | 第33-36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6-51页 |
·协同理论 | 第36-38页 |
·一般系统论与复杂系统理论 | 第38-42页 |
·和谐思想与和谐管理理论 | 第42-45页 |
·竞合理论 | 第45-47页 |
·资源依赖理论 | 第47-48页 |
·系统建模理论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3章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界定 | 第52-72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中存在协同问题 | 第52-60页 |
·人工系统中存在协同现象 | 第52-53页 |
·作为复杂系统的组织间信息系统 | 第53-56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中的协同思想 | 第56-60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基本问题认识 | 第60-70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的组成解析 | 第60-61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内容 | 第61-64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的协同效应 | 第64-66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特征 | 第66-67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层次 | 第67-68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与相似概念的关系 | 第68-69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功能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4章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影响因素分析 | 第72-90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宏观影响因素 | 第72-79页 |
·经济环境 | 第74页 |
·科技环境 | 第74-76页 |
·政策法规环境 | 第76-78页 |
·教育和文化环境 | 第78页 |
·自然环境 | 第78-79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微观影响因素 | 第79-89页 |
·技术因素 | 第79-84页 |
·组织间因素 | 第84-86页 |
·组织内因素 | 第86-89页 |
·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形成机理分析 | 第90-120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组织方式分析 | 第90-95页 |
·组织与组织方式 | 第90-91页 |
·自组织与他组织 | 第91-92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演化过程分析 | 第92-93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组织方式划分 | 第93-95页 |
·他组织阶段的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 | 第95-96页 |
·他组织阶段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内容 | 第95-96页 |
·他组织阶段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关系分析 | 第96页 |
·自组织阶段的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 | 第96-115页 |
·自组织及自组织理论 | 第97-101页 |
·自组织阶段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形成条件分析 | 第101-103页 |
·自组织阶段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形成动力分析 | 第103-106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演化过程与演化途径分析 | 第106-112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中的熵变分析及熵的作用 | 第112-115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形成机理模型的构建 | 第115-119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在信息化中的位置 | 第115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形成机理模型 | 第115-118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形成阶段划分 | 第118-119页 |
·小结 | 第119-120页 |
第6章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形成机理模型分析 | 第120-146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准备阶段 | 第120-141页 |
·信息协同与技术协同 | 第121-125页 |
·组织协同与流程协同 | 第125-128页 |
·文化协同 | 第128-134页 |
·权力协同 | 第134-138页 |
·安全协同 | 第138-141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发生阶段 | 第141-145页 |
·自组织阶段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的初始条件构建 | 第141-144页 |
·自组织阶段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演化的适当控制 | 第144-145页 |
·小结 | 第145-146页 |
第7章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度的评价 | 第146-174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度的内涵 | 第146-149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度与组织间信息系统总体功能的关系 | 第146-148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度的概念 | 第148-149页 |
·开展评价工作的基础 | 第149-151页 |
·建立评价体系的依据 | 第149-150页 |
·建立评价体系的原则 | 第150-151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151-157页 |
·关于协同度及其评价问题 | 第152-153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度评价指标体系 | 第153-157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157-164页 |
·可选择的综合评价方法 | 第157-159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度评价方法 | 第159-164页 |
·案例分析 | 第164-173页 |
·案例背景简介 | 第164-165页 |
·组织间信息系统协同度测度过程 | 第165-172页 |
·测评结果及分析 | 第172-173页 |
·小结 | 第173-174页 |
第8章 研究总结与展望 | 第174-178页 |
·论文研究总结 | 第174-175页 |
·主要创新点总结 | 第175-176页 |
·论文研究结论 | 第176-177页 |
·研究展望 | 第177-178页 |
参考文献 | 第178-192页 |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 第192-193页 |
致谢 | 第193-194页 |
摘要 | 第194-197页 |
ABSTRACT | 第197-2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