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及其模式选择 | 第10-13页 |
一、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 第10-11页 |
二、金融监管模式及我国的选择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我国金融监管行政权的内容 | 第13-23页 |
一、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权 | 第13-16页 |
二、金融市场交易监管权 | 第16-20页 |
三、产品和服务质量监管权 | 第20页 |
四、信息公开监管权 | 第20-21页 |
五、危机处理与市场退出监管权 | 第21-23页 |
第三章 我国金融监管行政行为的基本特点 | 第23-27页 |
一、部门规章是金融监管行政行为的重要依据 | 第23页 |
二、金融监管行政行为调控迅速、变化频率快 | 第23-24页 |
三、金融监管行政行为具有极强的专业性 | 第24-25页 |
四、用设定法定的行政程序来制约金融监管权,取得初步成效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我国金融监管行政行为存在的问题剖析 | 第27-34页 |
一、金融监管行政行为缺少制约,尤其是程序上的制约 | 第27-30页 |
二、金融法律规范性文件效力等级低,相互冲突多,部分规章科学性不强 | 第30-32页 |
三、银监会的事业单位定性,可能使银监会的行政执法缺乏合法性 | 第32-34页 |
第五章 对金融监管权进行控制的必要性及完善路径 | 第34-41页 |
一、对金融监管权加以控制的原因探析 | 第34-36页 |
二、行政程序法在控制金融监管权中的作用 | 第36-37页 |
三、金融监管权法律控制的完善路径——几点思考 | 第37-41页 |
注释 | 第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